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肌梗死的中医分证治疗 [复制链接]

1#

1.寒凝心脉证

证候:突发心痛,痛如刀绞,遇寒而作,形寒肢冷,心胸憋闷,有窒息感、濒死感、恐惧感,唇甲紫暗,出冷汗,手足不温。舌紫暗,苔薄白,脉沉紧。

治法:散寒通脉,宣痹止痛。

例方: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主治阳气不足而又血虚,外受寒邪之证。

常用药:桂枝、细辛、当归、通草、甘草、大枣、制附子、赤芍、三七、丹参。加减:若胸痛剧烈,心痛彻背,背痛彻心,痛无休止,伴身寒肢冷,气短喘息,脉沉或沉微者,为阴寒极盛之重症,当用芳香温通之法,予乌头赤石脂丸合苏合香丸;心痛兼有瘀血征象者,酌加川芎、降香、乳香活血止痛;喘咳气促甚者,宜用苏子、地龙降气平喘;肢冷自汗甚者,酌用*芪、龙骨益气固汗。

2.气虚血瘀证

证候:胸痛遇劳即发,因过度劳累近期胸痛频繁、程度加重而致突然发作,心前区疼痛剧烈,痛引肩背,持续不解。伴胸闷气短,心悸怔忡,倦怠乏力,神疲自汗。舌淡暗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或结代。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止痛。

例方:抗心梗合剂。

此方由*芪、丹参各30g,*参、*精、郁金、赤芍各15g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功效。主治心脉瘀阻,胸闷气短,心前区作痛,舌质紫暗,脉细涩。

常用药:*芪、丹参、*参、*精、赤芍、郁金。

加减:若因情志诱发或于睡眠时疼痛发作,则以肝郁气滞为主,可加行气疏肝之品,如柴胡、枳壳、香附等,以行气活血;若气短、胸闷、胃脘部不适、纳食少、苔白腻者,加陈皮、法半夏、竹茹、茯苓、藿香、佩兰等,加强健脾益气活血之力;如疼痛甚者,可加失笑散、罂粟壳、三七粉,以加强活血止痛之功。

3.火邪热结证

证候:心胸灼痛,心烦易怒,面赤,口干,喜冷饮,气粗痰稠,或有发热,大便不通。舌红,苔*,脉数。

治法:清热泻火,活血止痛。

例方:小陷胸汤加减。

此方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稠,痰热互结之症。常用药:*连、*芩、玄参、制半夏、瓜蒌、栀子、麦冬。

加减:若因气郁日久化热,症见心烦易怒,口干,便秘,舌红苔*,脉弦数者,亦可用丹栀逍遥散合当归龙荟丸以疏肝清热,泻郁火;猝然发生心胸剧痛,口干烦躁,手足不温,乃热闭心脉,用至宝丹开闭止痛,每服3~5丸,以人参煎汤化服;如患者不能进食,可通过胃管或鼻饲。舌质红赤者,合用导赤散清心火;大便秘结严重者,合小承气汤以泻火而通热结;若因热伤津液,大便不通者,可合用增液承气汤,去芒硝,加生地*、玄参、麦冬清热滋阴,大*泻热通下;烦热甚者,加葛根、夏枯草、赤芍清热除烦;心悸怔忡者,加朱砂、珍珠母粉定悸安神。

4.痰瘀互结证

证候:心前区痛如刀割、憋闷,持久而剧烈,心悸气短,胃纳呆滞,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调。舌质紫暗有瘀斑,苔白腻或*腻,脉弦涩或弦滑。

治法:通阳豁痰,理气活血。

例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前方通阳散结,祛痰宽胸,主治胸痹而痰浊较甚,胸中满痛彻背,不能安卧者;后方活血逐瘀,适用于血瘀证。

常用药:瓜蒌、半夏、薤白、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当归、枳壳。加减:若见心烦口渴、苔*腻、脉滑数,属痰瘀化热证,可加*芩、竹茹、胆南星以清热化痰;若恶心呕吐不止,呃逆频作,则加生姜、半夏、旋覆花、厚朴以降逆止呕;若畏寒肢冷腹胀,则加附子、生姜、木香以温阳散寒,行气止痛。

5.阳虚水泛证

证候:胸痛,胸闷,发绀,喘促气短,心悸乏力,面色苍白,腰部下肢肿胀,腹胀如鼓,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痕,苔水滑,脉沉细。

治法:温阳利水,活血化瘀。

例方:真武汤加减。

此方温阳利水,主治脾肾阳虚,水气上泛。

常用药:制附子、茯苓、白术、赤芍、丹参、郁金、干姜、葶苈子、桑白皮、泽兰。

加减:若肿胀甚者,加车前子、泽泻、大腹皮等行气利水渗湿;若胃脘堵闷、纳差少食,加肉桂、香附、乌药通阳利水,理气消胀;胸痛甚者,加水蛭、红花、地龙等活血破瘀。

6.心阳欲脱证

证候:胸闷气憋,心痛频发,咳吐泡沫稀痰或粉色痰,喘促不已,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发绀,重则神昏。舌青紫或紫绛,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

例方:参附汤合四逆汤加减。

前方回阳固脱,主治阳气暴脱;后方回阳救逆,主治四肢厥逆,神衰欲寐,脉象微细之少阴病。

常用药:红参、制附子、*芪、干姜、桂枝、丹参、炙甘草。加减:本方为救急剂,给药宜迅速,若阳损及阴,见燥热、舌红、脉数者,加麦冬、五味子滋阴敛气,并加用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益气养阴;若神志不清、舌红者加用安宫牛*丸清心开窍;舌淡者加苏合香丸温通开窍,理气止痛;偏于气阴虚脱者,可用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液~ml中静脉滴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