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效果 https://m.sohu.com/n/461055589/第一山历史文化的石刻天书
第一山位于盱眙县城北,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盱城老北头的核心景区。景区内有秀岩、瑞岩摩崖石刻,玻璃泉、杏花园、魁星亭等著名景点,还有碑刻陈列馆、摩崖石刻陈列馆、苏米堂、碑廊以及名宦榜、清风廊、思廉墙等,尤其是盱眙文庙,是保存完好、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
(米芾书刻第一山碑)
文蕴厚重第一山
第一山,集萃了美妙的景致,当您走近她时,便会在珍珠如串的景点中流连忘返。精巧细致,玲珑剔透,既不失大家闺秀的端庄,又蕴涵小家碧玉的灵动。玻璃泉、瑞岩泉,清泉映月,也映入了您的容颜;春昼亭、会景亭,清风飘逸,也飘逸了您的思绪;一山碑、魁星碑,磅礴神奇,也奇幻了您的想象;淮山堂、翠屏堂,书声荡漾,也荡漾了您的心胸。没来,您可能听说,来了,您体会更深。
第一山,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当您走近她时,便会在穿越时空的感觉中与历史对话。即便有许多的历史遗存早已黯淡,已经湮灭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但也会从一草一石、一字一句中发现端倪,寻觅到一丝一缕的蛛丝马迹。当您在历史页岩的隙缝中沉心静气地翻阅,您才会更加理解第一山的厚重,这份厚重不只是光辉与鲜亮,还有屈辱与悲怆,还有顽强与不屈,还有持恒与坚毅。
第一山,刻勒了千古的诗韵,当您走近她时,就会发现,这不只是一座山,而是一本书,一本书写历史过往、记录家乡足迹、浸透文化底蕴、刻勒在山石上的书。其份量足以与长淮相衡、与大山相当,厚重得令吾辈永恒地敬畏与崇拜。摩崖石刻、碑碣字文,将诗词赋纪刻勒于碑石,也将心情、将感慨,将无声的叹息和隐郁的思绪都融进了岩石之中。
第一山,不只是一处景点、一处名胜,更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愿我们一起翻开这本石刻天书,去阅读第一山、品味第一山、领悟第一山、读懂第一山。
国家级森林公园
第一山雄踞淮水南岸,与古泗州隔河相望,古名梁山、客山、南山,上古夷人建都于此,又因山中盛产泽兰香草,故名都梁山,亦成为古盱眙的别称。北宋大书画家米芾由东京汴梁(今开封)经汴水南下,一路平川,出汴入淮忽见奇山突兀,故而诗兴勃发,作《第一山怀古》诗,并书“第一山”三大字,从此南山易名“第一山”,并将米芾墨迹刻勒成碑立于山巅,建亭于碑侧,名曰“第一亭”。南宋诗人杨万里诗曰:“第一山头第一亭,闻名未到负平生”,直言来盱不游第一山将抱憾终身。
第一山佳景成串,精彩纷呈,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明代大文豪吴承恩在《西游记》第66回就有精彩描绘:
“行者纵起筋斗云,直奔盱眙山,只见山顶上楼观峥嵘,山凹里涧泉浩涌,嵯峨怪石,盘秀乔松。上边有瑞岩观、东岳观、五显祠、龙山寺,钟钧香烟冲碧汉;又有玻璃泉、五塔峪、八仙台、杏花园,山光树色映蠙城。白云横不渡,幽鸟倦还鸣。说甚泰嵩衡华秀,世间仙境若蓬瀛”。
吴承恩以盱眙山实名实景入书,将盱山胜境与蓬莱仙岛、瀛洲仙境相媲美。
建国后,盱眙即将第一山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复古迹,封育林木,植被日渐茂盛。最值得称道的是第一山题刻,自宋元至明清,有正、草、隶、篆书体,有诗、词、题、记文体,真乃“山腰有石皆诗草”。现已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第一山)
米芾《都梁十景诗》
北宋哲宗绍圣四年(年),米芾赴任涟水知*,由汴入淮第一次邂逅盱山,而后又数次莅盱,攀临峰顶、登高望远,见淮河浩荡、青山绿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空阔缥缈、意象无边,又游山中景点,更感步移景换、佳景连连,于是诗潮喷涌,遂作《都梁十景诗》10首。其中,有6景就在第一山公园内。记录十景诗如下以供雅赏:
《第一山怀古》
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龟山寺晚钟》
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
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五塔寺归云》
塔边云影任高低,闲逐清风自在飞。
四海望遥人久渴,不成霖雨又空归。
《瑞岩庵清晓》
西山月落楚天低,不放红尘点翠微。
鹤唳一声松露滴,水晶寒湿道人衣。
《清风山闻笛》
铁笛谁吹一曲哀,清风约我上层台。
悠扬正到堪听处,怕惹闲愁却下来。
《八仙台招隐》
山径重重锁绿苔,松花曾见几番开。
群仙费尽招呼力,那得休官一个来。
《杏花园春昼》
风轻云淡午天春,花外游人载酒樽。
不是山屏遮隔断,牧童错指是孤村。
《玻璃泉浸月》
半山亭下老苔钱,凿破玻璃引碧泉。
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飞入镜中天。
《会景亭陈迹》
自是韶华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
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
《宝积山落照》
怪石垒垒玉作堆,登临晚景更徘徊。
夕阳无限堪停好,莫到奇山空自回。
《都梁十景》诗成,立即受到文人墨客、官员民众的百般推崇,历代文人雅士更是争相唱和,流传下来的唱和诗篇不计其数,其中被县志等书籍记载的就有数十组之多,如明弘治年间盱眙籍刑部尚书陈道、嘉靖四年江北巡按李东,清雍正十三年知县叶本、清代*景燮、清乾隆七年知县郭起元、乾隆三十六年倪存谟,以及清代号称“江左二王”的盱眙著名诗人王荫槐、盱眙才子汪云任等,都有唱和诗作,其中不少还刻勒成碑,留存世间。
如今,在第一山有“东坡亭”、“苏米堂”等,就是为了纪念苏轼苏东坡、米芾米襄阳等而建。其中“苏米堂”中陈列有苏轼、米芾的生平和重要作品。
(东坡亭)
米芾第一山碑
“第一山碑”是宋代大书法家、大诗人米芾的代表作之一。“第一山”三大字雄健俊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如同巨人俯瞰四野,雄视千秋,堪为第一山的镇山之宝。第一山碑刻源自米芾的手书,原书为诗题合一的书法作品,中为“第一山”三大字,两侧题有米芾的《第一山怀古》诗。时任盱眙县令将米芾手迹刻在石板嵌于县衙壁上,并将“第一山”三大字刻勒成碑,于山巅立碑建亭,以致全国各地争相临摹。后亭碑均毁于兵火。清乾隆十年(年),知县郭起元自家乡福建摹来重勒成碑,并在会景亭遗址建第一山碑亭,石碑中书“第一山”三大字,左侧为郭起元作的“重勒第一山碑记”,记述了第一山碑的由来、摹刻、湮失、重摩的过程。专家认为,“第一山碑遍天下,摹刻皆由盱眙山”,现分布全国各地有上百尊米芾书“第一山”碑,皆摹自盱眙第一山。
(宋米芾亲书第一山诗文及第一山碑刻)
摩崖石刻与碑刻
第一山题刻堪称“石制天书”,虽历经千年风雨、烽火兵灾,但大多仍然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内容也比较完整。经普查,现存各类题刻块,其中摩崖石刻88块、碑碣78块。按年代分,北宋15块、南宋40块、元代10块、明代24块、清代44块、年代无考的21块、近现代的12块。按内容分,涉及诗词、记事、题名、法规等。按形式分,有摩崖石刻、碑碣、匾额、嵌碑等。为保护这些摩崖石刻不再受风雨洗刷、再遭毁损,专门修建的秀岩保护廊。
摩崖石刻主要分布在秀岩、瑞岩和西域寺三处,且以秀岩为多。多出自历代名家、*要的手迹,如宋代的苏轼、米芾、蔡元长、刘焘、杨万里,元代的赵孟、余阕,明代的李东、吴伯朋、李先芳,清代的张鹏翮、陶澍、完颜麟庆等;还有翰林、大学士、总督、尚书等高官,其中列入《中国名人大词典》的就达32人之多,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字体有正、草、隶、篆、行五体,其书法石刻艺术堪称国之瑰宝。年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在摩崖石刻中,有宋代大诗人苏轼所作亲书的《行香子·与泗守游南山作》: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孤鸿落照,相将归去。澹娟娟,玉宇清闲。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词韵流畅、情景交融,犹如一幅动感的画面;字为行草,风韵潇洒,隽秀大方,一气呵成,堪称诗词书法精品。大书法家米芾的《龟山寺晚钟》诗画碑,正面刻勒七绝诗,背面雕有线条画,堪称题刻一绝。还有一块“仪制令碑”,是后唐长兴二年(公元年)按照颁布内容刻勒的,刻文为“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显示了古代交通法规的严格,也反应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苏轼《行香子》词和《仪制令碑》)
(秀崖摩崖石刻保护廊)
(米芾、张大亨丙戌年的题名摩崖石刻)
碑廊
为展示历代文人墨客在盱眙留下的诗词歌赋,专门精选了51位古代诗人官员的55首诗词,由当代书法名家书写,刻勒成碑,陈列于新建的碑廊之中。其中开篇之作即为南宋著名诗人、国信使郑汝谐《第一山》诗,以显宋廷腐败、划淮分治,痛失半壁江山的悲愤之情:
忍耻包羞事北庭,奚奴得意管逢迎。
燕山有石无人勒,却向都梁记姓名!
为了保护碑碣,除了存放在玻璃泉亭的部分外,其他多存放在陈列室中陈列保护。其中碑刻陈列于翠屏堂《碑刻博物馆》,有历代名家22人的碑刻精品24块,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书的“木兰堂”匾额,异常珍贵。白居易曾数莅盱眙,写下了《石牛》、《渡淮》、《问淮水》等诗篇。他所书“木兰堂”匾额原嵌挂于汪氏南园,后汪园被毁,匾额被及时抢救收藏于此。中国四大书家之一的元代大书法家赵孟,其《泗州普照寺灵瑞塔碑记》勒于元延祐年间(年),高2.5m,阔1.7m,碑文长达千字,是他晚年的代表佳作,在古代碑刻中极为罕见。此碑原在泗州城,后因泗州水患移至第一山玻璃泉旁保存,才没有与泗州城同没水下。这是古泗州城留下的极其珍贵的文物之一。摩崖石刻拓片陈列于淮山堂《摩崖石刻艺术馆》,有历代名家摹刻拓片59幅。
(第一山碑廊)
苏米堂与翠屏堂
在杏花园圆门平台,有两座古代建筑分外显眼,一是“苏米堂”、一为“翠屏堂”。
“苏米堂”为纪念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大家苏轼、米芾而建,大厅内展示二位文豪的生平事迹,诗书作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曾十数次过往盱泗,留有大量诗词和石刻,其中刻于秀岩的《行香子和泗守游南山》便是诗词书法石刻的经典之作。米芾不仅作有《都梁十景诗》留存于世,且题刻盱眙《第一山》碑闻名于世,为第一山镇山之宝,全国各地争相摹刻。
(苏米堂与翠屏堂)
“翠屏堂”为南宋盱眙知*施宿所建。在翠屏堂中,有一方南宋大诗人陆游撰写的《盱眙*翠屏堂记》碑尤为引人注目。陆游与盱眙有着不解之缘,他的父亲陆宰曾由淮南西路提举常平调任淮南东路转运判官,从寿州来到泗州,负责管理漕运、转运物资。陆游就是在淮河的官船上出生的。据说宋徽宗宣和七年(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卸任淮南转运副使前往汴京(今开封)领旨,船行淮河,风雨大作,官船不得不停泊岸边。陆游的母亲梦见大诗人秦观秦少游前来拜访,而后便生下一个男婴,孩子一声啼哭,风雨却嘎然骤止、星空明澈。陆宰意感孩子是秦观转世,便取其字“少游”为孩子起名“陆游”,取其名“观”为孩子取字“务观”。陆游的童年就是在宋金交战的动荡年代渡过的。后来右丞相张浚移师盱眙,在龟山会晤岳飞、韩世忠、张俊、刘世光中兴四大名将,又修建盱眙城墙,以与对岸泗州的金兵抗衡。陆游与张浚之子张栻交往甚密,多次到前线鼓动张浚抗金卫国,因此还被奸臣秦侩诬陷,以“力说张浚用兵”为罪而将陆游罢免。嘉泰三年(年),吴兴人施宿来知盱眙*,便在第一山上、秀崖之侧修建了一座厅堂,因慕盱眙秀山碧水,便以米芾《第一山怀古》中“船头出汴翠屏间”诗句意境,取名“翠屏堂”,还特意恭请好友、大诗人陆游为其赋文记事。陆游欣然命笔,称“盱眙实梁、宋、吴、楚之冲,为天下重地”,“以地胜名天下”,天下美景“皆谓不可与淮水南山为比。翠屏之盛,又非雅歌、万柳可及,则亦宜有雄文杰作以表出之”,故而一气呵成,留了下《盱眙翠屏堂记》千古名篇。
敬一书院
“敬一书院”位于秀岩对面,西汉武帝时孔子第十一世孙孔安国任临淮太守时所建,原为“先圣宴居殿”,后扩建成“崇圣书院”。元代改建成“淮山书院”,明代修葺后更名为“登瀛书院”,清乾隆至道光年间再次修葺扩建为“敬一书院”。现在翠屏堂壁上嵌有《敬一书院记》碑刻,出自清道光年间盱眙训导鲁昱的手笔,碑记详细描写了书院的来龙去脉和结构景致,“有淮山云水,有泉石风月,有亭阁楼廊,有钟鸣鸟歌”,堪称读书好去处、求学好庭园。
在敬一书院中,原有两座建筑最为著名,一为“淮山堂”,一为“清风亭”,清风亭已经废圮,但淮山堂风采依旧,现将该堂作为“摩崖石刻艺术馆”,馆内陈列苏*米蔡等大家的石刻拓片精品之作59幅。
(第一山淮山堂暨摩崖石刻艺术馆)
盱眙文庙建筑群
“盱眙文庙”在第一山下,与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融为一体。盱眙文庙依山面淮,气势雄伟,规制严谨,建筑精美,是规模较大的整体古建筑群。文庙前的大街古时称为“近圣街”。文庙又称孔庙,是为了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而建的庙宇。盱眙文庙建筑群包括棂星门、泮池及状元桥、大成殿、崇圣殿、尊经阁、明伦堂、进德斋、修业斋、节孝祠等。整个建筑群依据曲阜孔庙的结构设计,布局严谨、形成整体、气势雄伟,堪称文庙建筑之典范。盱眙文庙始建于南宋,后毁于兵火,历代屡建屡毁。明万历年间重建,清康熙年间又增修扩建,道光中渐成规制、规模鼎盛。后又毁于清咸丰兵火,仅存大成殿。年按旧制原样复建。
(盱眙文庙全景图)
(1)棂星门牌坊。“棂星门牌坊”为文庙入口,位于第一山公园大门处。牌坊为四柱三门汉白玉雕石结构。正门匾额上书“淮山胜境”四大字,为著名佛学大师茗山高僧的墨迹。左为“礼门”、右为“义路”,强调以“礼义”教化塑人。棂星门后为三座圆形拱桥相联的“状元桥”,分别与棂星门的三门相对应。
(文庙棂星门牌坊)
状元桥后即为公园大门,入门为殿前广场,上为文庙大成殿。雄伟壮丽的大成殿以长淮为泮池,以青山为依托,横空出世。殿外重檐九脊,*瓦飞甍,殿内斗拱交错,金碧辉煌。门头海蓝底色的横匾上的“大成殿”三字为康熙御书,金光闪闪。殿内供奉至圣先师孔子和四配、十二哲。大成殿后依次为“崇圣殿”、“尊经阁”,久废。文庙西侧为“明伦堂”,堂前左右分别为“进德”、“修业”两斋室,其后为“节孝祠”。从大成殿后拾阶而上,便进入第一山公园景区。
(2)泮池与状元桥。棂星门后为三座圆形拱桥相联的“状元桥”,分别与棂星门的三门相对应。桥下为一个很小的半月形水池,即为“泮池”。古代黉宫前的“泮池”在棂星门外、淮河岸边,即今称之为“船塘”是也。清初占泮池为船塘,并设“榷楼”(即收税关卡的楼房)于文庙前,故地称“大关”。
(泮池与状元桥)
(3)戟门与两祠。泮池之后为“戟门”,古制“立戟为门”,以显尊贵。两侧左为“乡贤祠”、右为“名宦祠”,分别祀奉本籍知名乡贤和在本邑任职且有功绩声誉的官宦。在盱眙乡贤祠供奉有陈婴、武涉、陈矫、陈骞、刘行举、刘金、刘仁瞻,及王彭、陈道、李绍贤、冯世登、冯应京、陈大章等。名宦祠供奉孔安国、孙坚、沈璞、臧质、张浚、刘荀、余玠、林庭兰、方素易、蒋佳征、朱宏祚、*昌、周振举等。各朝有所变动。
(4)文庙大成殿。“大成殿”为文庙的主体建筑,大殿中心为孔子塑像,两侧为四配和十二哲牌位。“四配”与“十二哲”均为孔子的学生。“四配”为复圣颜回、宗圣曾参、述圣孔伋、亚圣孟轲;“十二哲”为孝行闻名的子损、以德化民的子雍、儒商鼻祖子贡、勇敢正直的子路、仕优则学的子夏、强记好古的子有、以德惠民的子耕、利口辩辞的子我、多才多艺的子求、弦歌行*的子游、忠信楷模子张和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盱眙供奉孔子始于西汉武帝年间,元狩六年(公元前年)孔子第十一世孙孔安国由博士转任临淮太守,至临淮郡(治所设在盱眙)时,始建“先圣宴居殿”并供奉孔子。后历代整修,建成“崇圣书院”,两千年来一直香火延绵。至南宋绍兴三年(公元年)始建文庙于第一山下,后于明洪武三年(年)扩建,万历二十四年(年)大修,清康熙二十年(年)再次修葺,并以清康熙帝御书“大成殿”为大殿匾额。现在的大成殿为年按原样复建。
(文庙大成殿)
(5)明伦堂与敬一亭、节孝祠。大成殿之西为明伦堂,是读书、讲学、弘道、研究之所,承担着传播文化与学术研究的功能。堂前左右分别为“进德斋”、“修业斋”。堂西为“敬一亭”,亭内立有“嘉靖皇帝御制《敬一箴并叙》碑”。明伦堂后为节孝祠,供奉“西汉陈婴母的木主”(即木刻牌位)。
玻璃泉
玻璃泉在文庙之上、旧县治西北、第一山秀岩之下,前有石槽,曲以泉水,可以流觞。泉水清洌,涓流四时不断,清澈如玻璃。因北宋米芾来游并咏《玻璃泉浸月》诗,遂成都梁十景之一。原泉上无亭,故有“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飞入镜中天”的诗句。自北宋始,屡次修葺,并建亭以覆泉上,后废。明宣德六年(年)知县朱镛重建;正统年间,御史白圭书匾额“玻璃泉”;嘉靖十二年(年),监察御使张惟恕命修玻璃泉亭,砌凿石龙首以决水,使泻于石槽中,然后从壁决注,纡绕于亭,乃刊石为九曲流觞之景,并作《玻璃泉亭记》,以泉喻德,以心观泉,观流思贤,濯泉自洁,于碧水清泉之中洞彻真机。后朱时茂于清顺治十八年(1年)、朱弘祚于康熙九年(年)、胡应麟于康熙十八年(年)等数次修葺。乾隆十年(年)知县郭起元撰刻《玻璃泉记》;乾隆四十六年(年),泗州知州张佩芳亦撰《玻璃泉碑记》。现玻璃泉石壁上的“玻璃泉”三大字为冯守书,“第一泉”三大字为葛廷章书,“月到风来”四大字为可堂书。这些碑、记、石刻写出了玻璃泉的历史和泉月之夜的怡情诗意。当日寇蹂躏我大好河山,爱国义士邱国珍便在玻璃泉的石壁之上赫然刻下“驱除倭寇,还我河山”的壮语,表达了国人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玻璃泉)
杏花园
杏花园位于玻璃泉上杏坛之侧,古时,是盱眙孔庙的后花园。每当初春,红杏怒放,万花摇曳,景色绮丽,风光无限。米芾来时,春光正好,花园里繁花似锦,如绯云飘来,清气袭人,于是诗兴大发,吟得《杏花园春昼》诗。几百年来,杏花园里满园杏花,一片香霞。园中有一座重檐攒尖的六角形凉亭,由诗得名,便赋名“春昼亭”。
(杏花园的春昼亭)
到了清代期以后,杏花园的杏树凋残,改种石榴,杏花园已“杏花不在、石榴遍生”。有清代诗人王荫槐的诗作《访杏花园遗址》诗为证。诗曰:
“野寺下残阳,荒园转樵路。
东风杏不花,人指石榴树。”
(杏花园)
魁星亭
魁星亭原在第一山下临淮的永汴门南侧张公堤上。道光甲辰(年)重修敬一书院时,迁至山上重建。魁星又作奎星,二十八宿之一,有星16颗,“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称“奎主文章”,后人进而把魁星演化为天上文曲星,即主宰天下文运的神,民间文官之首。魁星亭中勒刻的魁星碑,“魁”字取星宿“奎木狼”头为*形神像,“斗”字取“北斗”七星组合,即一脚着地,一手捧斗,乃“*兴足而舞其斗”之意,此碑刻似字非字、似画非画,非字非画、异形异态,与“第一山”碑同为第一山镇山之宝。
(魁星亭与亭中的魁星碑刻)
魁星壁
“魁星壁”位于魁星亭后,有一石壁直立,壁前阔地平整,古代文人雅士常聚在此、交流诗赋,尤以宋代的苏、*、米、蔡四位大家,更是于此处曲水流觞、吟诗作对、阔论高谈。现于此处塑有米芾雕像和苏东坡、*庭坚、蔡襄的碑刻线条画,碑上刻有四位大诗人的简介。
(魁星壁与北宋苏、*、米、蔡四大家的雕像碑刻)
龙山古寺
“龙山寺”原名龟山寺,原址在与第一山相连的上龟山上。原寺初建于北宋天禧二年(年),内有五百尊铁罗汉,僧徒众多,晚课时钟声回荡于山水之间,数十里外都能听见,被称为盱眙十景之一。八十年后,北宋大诗人、大书法家米芾来游盱眙,看寺院威严、庙宇参天,听晨钟暮鼓、轰然幽远,犹如巨杵撞月、铁牛狂吼,故写下《龟山寺晚钟》一诗。后寺庙毁于元末兵火,到明初重建,并作为太后马娘娘的寿诞祝福之礼。因避嫌“龟”字不雅,故取“龙”字,将“龟山寺”改称“龙山寺”。后因年久失修,寺庙破损废圮。如今的龙山寺参照原寺院的规模和式样复建,还将原寺院大钟移至寺内,重塑菩萨金身,供奉于殿上,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僧众诵经佛歌缭绕。每日晚钟敲响,深沉悠远,如梦如幻,似从远古传来,穿越时空。站在寺前远眺山下淮河,碧波荡漾、樯帆点点,听晚钟缥缈、暮鼓声声,颇有一种“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
(龙山寺)
西域寺
西域寺位于魁星亭西侧,因寺后有石洞,寺庙半建在外、半在洞内,供奉观音石像和白龙铜钟,故又称“半边庙”“石佛寺”。又因地处上山石板路中途,行人常于此歇息,故而又称其为“歇歇去”。该寺始建很古、改名于南宋,因当时南宋朝廷偏隅江南,与金国划淮河而治,淮河对岸的泗州即为金人管辖,大宋痛失半壁江山,故而盱眙成为“西域边陲”之地,文人亦将淮河喻为“鸿沟”“白河”“玉门关”,此古寺亦取名“西域寺”。看着西域古寺,总会有一种苍凉悲戚之情,令人黯然神伤,仿佛遥远的西域竟然移至眼前,而大宋的半壁江山却沦为金人之手,因而在古寺周围有不少南宋诗人怀旧念国的诗词题刻。
在西域寺旁的石壁之上有一方署名“臣翼德”的题刻,据说是三国时张飞张翼德所题。是否张飞亲笔所题无考,但据史料记载,张飞的确到过盱眙。建安元年(年),刘备曾率关羽等在盱眙君川大战袁术,派张飞留守徐州。不料张飞醉酒、误失徐州,还让刘备的妻室老小被吕布俘获,自己只身逃到盱眙,羞愧之下,欲自刎而被刘备拦下。因此,刘备还留下那句“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名言笑语。也许这幅石刻是张飞幡然醒悟后所题,当然这只是个猜测罢了。不过,旁边悬崖之上的“不落地宝塔”,以及寺侧石壁上的“海阔天空”和“碟大天”的题刻倒是明代人所勒,以显示出盱眙景中有景、平中见奇、空阔无边、气象万千之妙趣。
(西域寺)
名宦榜、清风廊与思廉壁
在第一山公园。有许多历代廉*文化的石刻,近年来,将历史遗存《圣谕碑》、明代监察御史蒋春芳《巡按江北誓辞碑》等廉*主题突出的碑刻进行整理,在第一山辟有“廉*教育”景区,新建了“名宦榜”“清风廊”和“思廉墙”,收集整理了历史上盱眙籍和在盱眙、泗州任职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声俱佳的清官廉吏18人的事迹,以一幅浮雕与一则简介相对应,图文并茂,明白易懂,对今天的我们仍然还有着很现实的教育意义。
(名宦榜)
《圣谕戒石碑》为宋太宗赵光义(赵炅)在位时(~年)颁布的廉*令,旨令著名书法家*庭坚书刻,颁发全国州府县邑照此刻勒,立于官衙大堂之前的“戒石亭”中,以警省官员。碑文为:“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在碑的上方,还刻有“圣谕”二字。十六个字简单明了、寓意深刻,当是历代官员的座右铭。
(圣谕碑戒石碑)
《巡按江北誓辞碑》为明万历二十四年(年)蒋春芳所撰。蒋春芳为明万历朝年间八州监察御使,驻节泗州,驻地盱眙第一山察院头,负责考察官员、肃清吏治。他深知监察御使职责之重要,故在碑文中言明:
“御史之职,首在纪纲。外则澄清海宇,内则绳纠庙堂,焉可以身之污秽,强将公道而主张?”自己的职责,就是“将欲于浊者而是澈,将欲于清者而是扬。”他还表示,“若违誓辞,苞苴私藏,渡河则殒于河,渡江则殒于江;生还无望,舆榇归乡”,他将这些话“敬为誓辞,刻之宫墙。一言一戒,叮咛春芳。朝夕从事,求靖是邦。”
可见其廉洁勤*的决心,今人亦应效仿之。
(清风廊)
日寇屠城遇难同胞纪念碑
在第一山上还有一座纪念碑,是纪念日寇屠城遇难同胞而修建的。年1月2日,侵华日*南京大屠杀鲜血未凝,日寇又派出步骑兵余人自南京经滁县、来安向盱眙进犯,3日占领城区,并开始奸淫烧杀。爱国人士王养吾自发组织民团,与国民革命*六十六*四师的一个连一起,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拼杀,终因寡不敌众而撤退,国民革命*的连长*赤诚等数十义士以身殉国。自8日起,日*在盱城大肆屠杀,四处纵火,疯狂至极。在盱城沦陷的13天中,被杀居民近人,全家灭门的多户,被烧民房多间。城区八成房屋被烧,三成民众被杀,一座美丽的山城瞬间变成满目废墟,腥风血雨,一片凄凉。
年,盱眙县人民*府在第一山公园内建起了“侵华日*盱眙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碑文记述了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和我*民奋力抗战的史实,控诉了日寇的斑斑血债,附有诗文曰:
巍巍盱山,滔滔淮水,阵亡将士,浩气长存。
遇难黎庶,忠贞不泯,立此志念,永誓弗矣。
(侵华日*盱城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年3月7日下午,第一山公园在施工时发现了一处遗骨坑,清理出遗骨千具以上。经知情者确认,是侵华日*在年1月盱城大屠杀时遇难同胞的遗骨坑。该消息在各大报纸和电台、电视台相继报道,日本朝日电视台立即派出该台驻上海支局的人员专程到盱,进行采访、拍摄和报道。日本*国主义的屠城血证无法抵赖、铁证如山,这笔血债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它将激励着我们牢记历史、不忘耻辱、热爱和平、奋发向上,努力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壮大,使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交通:
第一山位于盱眙城内北部,在县城可乘坐1、3、4路公交车到第一山站即可。
责任编辑: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