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官服·官风
同事的老父亲写了“回忆录”,打印出来分发给子女看,他的子女们当面诺诺背后却有些不屑。我说借给我看看吧,同事欣然。老爷子回忆起自己经历的我*第一次授衔时说,当初没有*衔说是我们的特色,授衔时又说是*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还说某次遭遇战就是由于指挥员没有*衔造成指挥混乱是导致失利的主要原因……这样宣传很多同志想不通。
指挥员没有明显标志居然贻误战机实在教训深刻。现在不打仗,而且地方也不像*队那样标志明显,但分清官大官小也不是难事:照相坐中间,走路走前面,讲话落最后,被人们葵花朝太阳般围着,在灿烂笑脸衬托下神采奕奕的肯定是“领导”。据说领导当长了就有了“气质”,用玄乎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身上有了一种“场”。所以当领导的感觉一定很爽。
咱中国人自古就讲究官阶。以清朝为例,仅文官就有九个等级。当时的官服的“补子”上都绣了图形:一品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紫鸳鸯,八品鹌鹑,九品练雀。当官的挺胸凸肚一路行来,人还没到首先让老百姓看见走来一只鸟。
现在没有了“官服”,干部穿西装,百姓也可以穿,质地差一点,牌子孬一点,那是经济基础决定的,跟身份没有必然关联,所以并不是干部穿了算官服百姓穿了只配做扫马路的工作服。至于有人哭着喊着一定要弄套制服披到身上,也不能说是“官服”,名不正言不顺的制服说穿了也没啥了不起。
“文.革”期间陈永贵当了国务院副总理,他不管什么场合都是穿着大寨大队带出来的行头,接见外宾也不例外。有人笑他老土,但我觉得他那份纯朴值得尊敬,当然并不是说要学习他与外宾打交道也要穿着对襟褂子。现在人整个反了过来,乡镇长到农民中间也打扮得像归国华侨,一律西装革履油光粉面,跟地头农民拉呱也作领袖接见状,经常在电视中看到他们穿名牌西装站在腰系草绳的老农当中“亲民”,每当见此我就恨得牙根痒痒,如果看清他西装袖口还残留着商标的话,才能有点哂之。
穿衣不分场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官员作风。在普遍缺能的大夏天,官员西装领带装束齐整猫在办公室,不说“作”吧也是严重脱离群众,因为广大群众不可能在恒温的条件下工作,官员也不可能像蜗牛似的背着空调四处乱跑,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坚持不出办公室大门。因而有地方规定机关干部夏天不准穿西装打领带,这也是仅仅从“节能”方面考虑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因素却未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