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跟大家一起了解了肝郁气滞型的黄褐斑,今天就再跟大家讲一讲另外一种我在临床上遇到的比较多的黄褐斑——脾失健运型黄褐斑。
临床表现:面部呈淡黄褐色斑片,以前额﹑双颧、鼻周、口周较为明显,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身疲乏力,四肢倦怠,神疲嗜睡或失眠多梦,纳谷不香,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细。
证属脾虚不运,气血两虚。治宜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归脾汤加减,选用黄芪、人参、茯苓、白术、当归、龙眼肉、山药、远志、甘草、大枣、木香。
若营血亏虚,加白芍、熟地黄、川芎、阿胶;
形寒肢冷、腰酸乏力,加山茱萸、枸杞子、杜仲;
脾肾气虚、阳气不足,加桂枝、白附子,细辛。
接下来就跟大家分享一个比较典型的脾失健运型黄褐斑医案。
患者,女,34岁。
主诉:颜面起斑3年。患者近3年来精神疲惫,倦怠乏力,手足不温,面色萎黄不华,双颊、上唇出现浅黄褐色斑,且色斑逐年加重,遂前来就诊。
现症:双颊、上唇呈浅黄褐色斑,月经后期,经量少、有血块,嗜睡,纳呆,大便溏软,舌质淡嫩、有齿痕,苔薄白,脉滑缓。
辨证属脾虚不运,气血瘀滞。治宜益气补血,健脾调经。
归脾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茯苓、白僵蚕、泽兰、红花、丹参、桂枝、甘草。
服药后面部黄褐斑颜色变淡,范围同前,精神状态稍好,月经量少,嗜睡减轻,舌淡,苔白,脉滑缓。上方加枸杞子、菟丝子。继服黄褐斑颜色变浅,范围明显缩小,症状均有所改善,月经量有所增加,大便成形,手足不温减轻,舌脉同前。上方黄芪、党参加量。再服面部黄褐斑基本消退,皮肤有光泽,无不适。上方去桂枝,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
“阳明胃脉荣于面”,脾胃的盛衰对面部气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脾不健运,疾瘀内生,清不升,浊不降,浊气上犯,蕴结肌肤,则易生褐斑;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气虚血亏,运行滞涩,故经血量少。
治疗时应以健脾化湿与疏肝化瘀并举,痰湿消而瘀血散。
加减归脾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生化气血;熟地黄、白芍、当归滋阴补血,养血活血;丹参既能破宿血,又能补新血,调经脉;泽兰,红花、川芎活血祛瘀,通畅血络;桂枝温阳通脉,宣郁散寒;白僵蚕祛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益气养血、温阳健脾、化瘀通经之效。
服药后虽气虚缓解,但月经仍少,乃肾气不足、精亏血少之故。由于脾运化水谷精微需要肾中阳气的温煦,滋补肾精可促进气血生化,填补肾阳可温煦脾的运化从而加强气血的生化,故加枸杞子,菟丝子以补益肾精﹑温肾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