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的桌游行业起步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等种种原因,绝大多数质量优秀的桌游都出自国外设计师之手。龙与地下城、剑与魔法,以及骑士、丧尸、牛仔、克苏鲁等等国外文化元素,也由此成为了桌游中最常用的背景设定。不过,随着近年来的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的桌游也开始逐步显露头角,除了几乎家喻户晓的三国题材桌游“三国杀”外,一些国风主题桌游也同样品质不俗。
1、闻说仕途巇险甚:《故宫》
由知名设计师AndreasSteding打造的桌游《故宫》,其背景被设立在了明王朝明穆宗朱载坖的统治时期。在游戏中玩家们扮演这一时代的一个家族势力,通过与紫禁城中的皇帝以及其他各个部门的交流合作,利用明争暗斗、阴谋阳谋等各种手段来提升自己在皇宫贵族中的声望,最终来达成自己的政治愿景。
在玩法上,《故宫》是一款融合了手牌管理、工人放置、点对点移动等多种机制的德式桌游。具体来说,游戏每一轮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做包括补充指示物、掷天命骰子等准备工作。第二阶段是玩家们操作的重头戏,玩家们要选择将手中的一张朝贡卡与主版图上的一张朝贡卡进行交换,再执行这张朝贡卡上的行动。不同区域上所提供的行动各有不同,主要包括旅行、长城、密谋、玉玺、乾清宫、圣旨、运河七大类,如何选择分配需要仔细考量。当玩家打光手牌,就将进入最后的傍晚阶段,主要检查弃牌堆中的牌是否与天命骰子点数一致。四轮回合结束后,得分最高的玩家将取得胜利。
以交换手牌而非单位手牌驱动的机制,使得玩家们必须考虑每回合结束时的情况下,再加上佣人、使节等元素的加入,让游戏具有了较高的策略度,可玩性和耐玩性都不错。更令人惊喜的则是在这一由国外设计师所制作的作品中,不管是极具国风的卡牌原画和版图,还是那些中国特色的“礼尚往来”玩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朝堂和宫廷文化,尽管不够深入,但无疑也令中国玩家倍感亲切。
2、月带圆楼影无双:《圆楼》
圆楼就是中国福建地区的客家圆形土楼,以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桌游《圆楼》正是依托于这一中国特色传统建筑所制作的一款作品。
圆楼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中原名门望族的聚族南迁,所以其居住的方式通过这一设计形成了“聚族而居”的方式。桌游《圆楼》的故事设定照应着这一历史文化:明朝某个大宗族在东南地区一个修建好的大圆楼里定居了下来,玩家所扮演的是其中一个家族的族长,要带领自己的族人为了光宗耀祖而奋斗。
既然名为“圆楼”,游戏的版图自然也是圆盘式的,玩家们控制着具有不能技能的族长,按轮次在这一特殊的版图上进行移动,触发不同区域的效果,进而收集资源和获得声望,最终声望最高的玩家将取得游戏的胜利。游戏区域移动的玩法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包括派驻商队、祭拜家族、收集信物、经商贸易、黑市走私、培养掌柜等等,不仅让游戏的策略性足够丰富,也再现了当时客家人在圆楼的日常生活方式,可谓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桌游结合的十分恰当的一个范例。
3、六月煎盐烈火旁:《大宋盐督》
如今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食盐,在中国古代那可是相当重要的,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富强。由于盐的稀有性,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朝廷对盐的严格管辖,和那些贩卖私盐的亡命徒。桌游《大宋盐督》背景取自古代盐业转型时期的宋朝,盐税改革进一步确定了盐在社会经济当中的重要地位,玩家们将扮演指掌一方盐场的最高领导盐督这一角色,负责完成食盐生产的任务。
这款桌游并非单纯的经营策略的拿分游戏,而更偏重于博弈性。游戏分为资源采集和生产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玩家们可选择不同的区域进行采集,如果有多个玩家在一个区域,则按分数高低依次拿取资源。第二个生产阶段玩家们则可自由选择风险产出比不同的煮盐和晒盐两种方式。重复两个阶段,直到一名玩家完成设定的任务目标胜出。
游戏整体来说较为轻策,具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不过在选择长期策略以及在判断对手策略方面,比如是冒险追赶还是稳步行进,还是需要玩家们多多考虑的。此外,游戏写实风格的插画,以及采盐制盐的流程,也能让玩家们感受到古代食盐的来之不易,体会到中国盐业文化的一角。
4、当归何必找泽兰:《本草》
桌游《本草》将背景放在了我们国家的医学瑰宝——中药上,玩家要扮演采药师,通过不断变化的卡牌来推理出真正的解药配方。清新唯美的配图插画,质量优秀的token板,以及我国中药中诸如玉竹、艾叶、甘草、龙葵、白芷等这些意境优美、字字称心的名字都让人眼前一亮。除此之外,游戏的玩法机制也非常有意思。
游戏起始会将14张颜色卡中的随机两张作为暗牌,然后将剩下的平均分给每位玩家。在游戏进程冲,玩家们在自己的回合可选择“问药”、“组药”等行动卡,再配以药引卡,来逐步掌握其他对手的卡牌信息。因为14张颜色卡都有哪些是大家都已知的,所以当一个玩家通过游戏进程推测出其他玩家们的卡牌信息后,再结合自己手上的卡牌,就可以解出暗牌的信息。如果猜测的正确,那么这名玩家将取得胜利,若错误,则必须接受惩罚。
游戏的规则无疑比较简单,十分容易上手,但是其中所蕴藏的变化却极为丰富,人数越多越复杂。玩家们不仅可以通过行动卡自行推理,而且还能够通过他人的行动进行反向推理,整体来说信息的记忆、收集、推理十分烧脑,常常需要纸笔的辅助才能做到有条不紊。当然,中药背景只是游戏的一个壳子,并没有牵涉到相关知识,但趣味性丝毫未受影响。
5、王四酒家风味好:《厨王传奇》
《厨王传奇》是一款上市较早的国产老桌游了,不过即使放到现在来看也依旧值得称道。这款游戏将背景定在了中国的食文化上,从满汉全席,到以“鲁、川、粤、苏、闽、浙、湘、徽”为首的各大菜系,再到私家菜,小吃,甚至早点,中国的美食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在游戏中,玩家们要扮演一位酒楼的老板,要通过精美的菜肴和出众的管理与其他对手进行竞争,以求拿到“厨王”的美誉。
游戏玩法的重点在于经营管理,规则较为复杂,每回合玩家们要进行竞拍雇佣人物、制作和售卖菜肴酒类以及和钱庄进行交易等等行动,最终先取得10点声望或者先做出五色套餐的玩家将取得胜利。
多样的人物技能组合,多式的菜肴和套餐,金钱的合理使用分配以及风评和骚扰等等机制的加入,使得游戏具有较高的策略性和重玩度。此外,游戏中那具有古朴韵味的美工画风,以卡牌展现出的各大菜系中的知名菜肴和各类名酒,不仅体现了制作者在内容上的用心,也彰显出了中国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6、烽烟四起举刀兵:《纵横战国》进阶版
《纵横战国》同样是一款多年前就上市的国产桌游,因为美工一般和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这一策略性较高,有“国产《冷战热斗》”之称的作品并不为大众所知。时隔5年后,《纵横战国》于年推出了进阶版,各方面均得到一定的提升,又一次将玩家们带到了那个群雄割据的烽烟战国时代。
作为版图战棋类游戏,《纵横战国》进阶版玩家人数为两人。一方扮演联合弱国共同抵抗强秦的合纵方,一方扮演联合强国制约第三方的连横方,双方轮流通过自己的手牌进行军事和外交等行动,以拉拢更多的诸侯实力。当剧本回合数到来,秦国控制地区的资源点总和大于等于10,则为连横方胜,否则则为合纵方胜。
虽然游戏的流程和规则不算复杂,但其中所蕴含的玩法机制却十分烧脑。尤其是进阶版在初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剧本和不少卡牌,大幅调整了平衡性,并加入了即时响应的新机制,使得游戏的策略性和重玩度大幅提高。此外,游戏的美工达到了更高的水准,对历史进程的推演也更趋合理,玩家们可以和白起、李牧、芈月、李斯这些战国强将名士一起,用战棋的方式再次回味那段群雄割据的历史。
7、一语既出天下分:《隆中对》
和《纵横三国》有些类似的是,桌游《隆中对》也是在时隔四年之后,于今年推出了全新的版本,进一步完善了游戏的玩法。至于桌游背景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是常见的三国题材,玩家们将随机选取魏、蜀、吴和群雄四大势力中的一个,展开相互间的攻伐。
如果按照美式与德式的类型划分的话,游戏《隆中对》更偏重于美式一些,更强调对抗性玩法。各方势力均在版图上拥有自己的首都,以及自己的专属武将和战斗卡牌,游戏开始后,玩家们在自己的回合可使用棋子与卡牌在占领、输送、征兵、进攻、策略、诏令共六项行动中选择一种进行,回合数没有限制,不同模式下胜利条件各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以攻占敌方首都为目标,自由混战中,若一人的首都被攻占则会被淘汰。
作为回合制战略类桌游,《隆中对》中武将带兵、战争迷雾、排兵布阵等规则机制的设定使游戏更看重大局观,看似易于上手,但难以精通,对于玩家们的观察能力的布局思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倘若仅仅计较一城一将的得失,则很难取得最终的胜利。总体而言,这款游戏的策略性和重玩度都在水准之上,同时对局的节奏也十分爽快,很少有回合后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出现。
8、除魔重任一肩挑:《太乙仙魔录:斩魔决》
除了前文所盘点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国的仙侠文化自然也不能忽略。奇怪的是,国产电子游戏中常见的仙魔背景,在桌游中其实并不算多,较为知名的就当属“太乙仙魔录”这个IP了。而在“太乙仙魔录”系列数量众多的桌游作品中,DBG类型的《斩魔决》确实看起来更具诚意。
《斩魔决》的规则为较为标准的DBG玩法,每位玩家初始选择一个正道门派,利用自己门派的专属卡牌,通过求援、积累、修习、炼宝、蛊毒等机制玩法,和同伴一起击败入侵昆仑山的魔道妖人,并获得对应奖励。游戏过程中每名玩家要不断经营构建自己的牌库,最终击败“魔祖”即可取得游戏的胜利。
这款桌游以周武王伐纣时魔道对昆仑山围剿,各大正教门派联合对抗为背景,故事十分详实,国风原画精美,各类仙魔设置和修仙专用术语等中国特色的仙侠文化和游戏性结合的也十分恰当,游戏机制的创新性和参数设定上虽然不够完美,但也不失乐趣性。
结语
有趣的玩法机制自然是评判桌游品质的关键,但如若能够和适当的背景故事相结合,无疑能够让游戏的可玩性和代入感更上一层楼。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为游戏背景的设定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相信随着中国桌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风主题精品桌游会和我们见面的!
作者:火花编辑:张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