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鬼李贺#
“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今天就重读这首诗,与大家一起探讨李贺这首诗的特点。
要读懂这首诗,不能放过他在诗前的序。同时,不妨先听听有关魏明帝(曹丕的儿子曹睿)的故事。在他即位后第十一年,即青龙五年(公元年,是年三月改元景初,序中提到了青龙元年)曹睿派官员到长安去,拆卸汉代遗留下来的金铜仙人和承露盘,准备运回京都洛阳,在宫殿前面树立起来。曹睿是想要表示壮观还是谋求长生,我也没有弄清楚,但他的确曾“大治洛阳宫,起昭阳、太极殿”拆铜人大概率与此有此关系。
承露盘为汉武帝刘彻所建造,其意在承接天上的仙露,让自己喝了能长生不老。还特铸了个铜制的仙人,站得高高的双手捧着,一是以示恭敬,二是表达对上天赐予的感恩。当然,仙露未曾让刘彻延寿成仙,但承露盘和铜仙人却巍然站在历史的风露霜雪中,直至魏明帝时,也达三百多年之久,就当时而言,也成了一件古董。
据说,魏国的官员到长安拆卸的时候,盘是拆下了,但铜仙人又大又笨重,没法运走,官员们也就将它丢在了霸城,单把铜制承露盘带走。又据说,拆缷的时候,铜仙人居然因悲伤流泪。不知道是不是抗议当时的人们要搬走它,还是太过怀恋汉武的恩情呢?
这样一个故事,到了中唐时就成了李贺诗作的题材,而且让他创作出了震惊千古的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之后,也很多人尝试给它对个下句,诸如“月如无恨月长圆”什么的,但都达不到李诗表达的意境,现当代毛伟人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人间正道是沧桑”,算得上与他有一拚,此是后话,只能由时间去解决。
本诗的首句“茂陵刘郎秋风客”,是从汉武帝起笔的。这个刘郎就是指汉武帝,有人会说李贺怎么可能这样称号古代帝王,是不是太不客气了点。其实,在唐代诗人写诗还真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吕温也用“刘郎”称呼三国蜀国先主刘备,顾况也有“王母欲过刘彻家”的句子。封建帝王家可能规定本朝的避讳,却不可能限制之后的人们也一律非遵守他的旧制。清代时高宗弘历曾下过一道谕旨,要求把史书和前人诗文中的“刘彻”一律改为“汉武”(见《四库总目提要》卷首),也显见他要人绝对服从的小心思和他个人的小心眼。
诗中这个“刘郎”一出场,却到了他的葬身场茂陵,他已成了秋风客,成了幽灵一般的过气“老客”,并没有成为他自己想成为的长生不老的仙人。当然,据诗人的意思,他的鬼魂还是存在的,夜里他骑着骏马在长安城一带闲逛着,当时人们听到他的马还在嘶叫,不过呢太阳一出来,他还得老老实实地隐没不见了。他的鬼魂都看到了些什么?诗中说,他看见:自己生前建筑的三十六所离宫别馆挂满了碧绿的土花(青苔),残破的画栏还倚着桂树,桂花依旧在秋风的吹拂下散发着香气,但怎么也掩饰不住那片片的荒凉。
在“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四句诗里,刘汉王朝已覆灭多年,另有曹魏王朝代之而起。景物描述中,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一层意思。
诗接下就描写了魏国官员拆取承露盘的事实。“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这两句说官员们千里迢迢跑到长安去,到了东门,迎着强劲的西风,这西风把人的眼睛搞得酸溜溜的,让人好不难受。有人说,西风也可作声音让人听了心酸,当然这也未尝不可。但诗人写魏国官员拆卸,这拨人何致于有心酸之情呢?于理还是不通。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这两句转而写铜仙人。眼看着铜仙人手上的承露盘是保不住了,自己也将被人移出宫门。这个时候,它看到地上原来的东西都离它而去,天上那一轮明月还照在自己的身上,一直跟着它出到宫门。惯看了几百年的月亮,是汉朝宫殿上方的月亮。汉朝的东西,现而今只剩下它和月亮。它冷不丁地想起塑造他的流武帝。这位君王早就不喝它双手捧着铜盘承接的仙露。自己今天也成了“泥菩萨过江”,想到这些,流出清泪些许。诗中用了“铅水”二字,意在指明是铜人,不是仙人。因为只有铜人才能流下金属的眼泪呵。
接着“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二句,写铜人被带到了长安城外的大路上。它看见,沿途长着野生的泽兰(菊科植物泽兰,初秋时分开着排成伞房状的白色花),白色的花在大路两旁摇摆着,画面显得衰弱悲伤,也好似象征着过去那段烜赫历史的人物(包括铜人)逝去。这样凄惨苍凉的情境,要是老天爷有情感的话,也会悲痛得立刻衰老了。“天若有情天亦老”,这算得上石破天惊、出人意外的奇想!前无古人言说天会老,从来只说天是不老,谁又曾见过地老天荒?可李贺先生下了“若有情”,天就变得不同了,它活过来了。无息生命活过来也很好,问题是有了气息生命后,总有一天会衰老呀。更何况它有了人的感情,这是人世间第一个人这么说、这么想的,真的是奇特而又绝顶聪明的想象力。宇宙不属于有气息的生命体,虽然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着,星球也有年轻期和衰老期,分子天文学家已经在探索星际分子是不是生命前分子了。这么看,还不好说天绝对不会衰老呵!
最后,“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结尾两句,一说铜人连同承露盘都离开了长安城。“独出”自然是指金铜仙人,诗题中也说明“仙从辞汉”,序言中又有“仙人临载”的话。也有一说“携盘”者是搬走承露盘,丢下铜仙人的官员。理由有史书上明明说“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参见《三国志·明帝纪》中“魏略”)本诗中的“携盘独出”可以解为单独携盘而去。两种说法各有道理。但从全诗来看,以金铜仙人作诗的收尾,情韵上远胜过用魏国官员作收束,可能也更加符合李贺表达的本意。铜人听着渭城渭水的奔流,城远波小——那种恋恋不舍的感情扑人而来。
先人先朝美人美事、优良品德,到了后代后世,不重视也就罢了,还要加以破坏,真让人徒叹为之奈何!一句“渭城已远波声小”,说是铜人之叹,也是李贺之叹,也是今天诸读者愈加要警惕的。这样的写法,也绝对是高超的笔法。
附: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