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种农作物形容德国人,
应该是什么呢?
霍伊斯勒说:“可能就像阿尔卑斯小扁豆吧,
有点倔强而又非常的不起眼。”
说完他微微一笑,
腼腆而又严谨。
霍伊斯勒一家是德国施瓦本地区的农民,,
这里属于高原地区位于德国南部,
同时也是乌拉尔山脉山脚海拔最高的地方。
一望无际的山脚平原下,
分布着农民们广阔的田地,
因为农业机械的高度发达,
一户人家就可能拥有上千亩田地,
霍伊斯勒一家也是如此。
他们走的是多元化经营,
其中包括种植农作物、养奶牛,
还有一个小型有机农场。
因此他们不仅拥有几百亩的麦地,
还拥有一大片草场用来畜牧,
而经营农场是项家庭事业。
因此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分工,
在夫妻两个和四个孩子中,
霍伊斯勒是家庭农场的主力。
大儿子安德烈几年前从农业大学毕业,
目前负责维护农业机械。
同时就像很多传统家庭一样,
体弱的妻子负责打理家务,
几个女儿有的在上学有的在工作,
但来农场帮忙。
这是一个忙碌而又充实的家庭,
每天工作开始于清晨六点。
佛朗斯父女将牛赶到农场,
尽管放牛很麻烦,
但他们坚持让牛食用青草。
而不是关在棚子里吃饲料,
夏天牛白天待在牛棚里,
晚上到草场过夜,
冬天则恰恰反过来。
日复一日牛群很少感染什么疾病,
也从来都是优质奶牛中的佼佼者。
25年前霍伊斯勒从父母手里接手农场,
一接手就开始了有机生产,
按照德国农业协会的要求,
霍伊斯勒养殖的牛从来不喂任何激素。
即使在牛棚里,
牛群也能吃到新鲜的青草。
儿子安德烈负责这一块,
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有空也会帮忙,
她们几乎会所有的农活,
就像是天性一样乐在其中。
同时所有的牛饲料都是自家产的,
唯一需要买的就是盐。
在霍伊斯勒看来,
像美国那种用谷物来养牛的方式,
简直就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他们用有机方式喂养的牛,
不仅比谷物饲养更环保,
而且也更美味。
另一边霍伊斯勒的食物,
也基本上都是自给自足,
他们家一周烤一次面包,
负责人则是主妇英格丽德。
她一上午就可以做五种面包,
其中最收欢迎的是施瓦本泽兰面包,
发酵好的湿润面团扯成长条,
刷上一层鸡蛋牛奶,
然后加上小茴香和起司,
送进烤箱几分钟,
那滋味外焦里嫩简直无与伦比。
一边有条不紊的忙碌,
英格丽德一边讲述食材的来源,
她说小麦是自己家种植的,
起司是自家奶牛产的,
小茴香则是在放牛的路上顺手摘的,
可以说这些东西是从田地收上来,
然后直接上了餐桌,
这种吃自家产的东西的感觉真的棒极了。
很快烤面包来到了尾声,
最后做的面包包了可可粉和坚果粉,
只见英格丽德巧手一扭一转,
色泽动人的花式面包赫然成形,
隐约还有些眼熟,
这可能就是外国版的花卷吧。
类似的同款系列还有斯佩斯乐,
这也是一种用面粉制作的传统面食,
将面粉、鸡蛋和盐水调和,
然后一直搅拌到出现气泡,
最后放进压面机里,
长短不一的斯佩斯乐就此诞生。
和斯佩斯乐搭配的,
是当地生产的豆子做的豆酱,
两者加在一起就是施瓦本的头牌美食,
也是辛苦工作后的最佳午餐。
与此同时距家不远的麦田里,
霍伊斯勒和安德烈已经忙碌了一个上午,
他们当地的土壤含石成分很高,
很适合要求不高、根系发达的小扁豆生长。
因此霍伊斯勒家采用了混种的方式,
让扁豆顺着大麦杆攀爬生长,
两种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致,也也会同时成熟,
因此最后的收获会很高,
然而今年天气不赏脸,
春天太暖太干夏天太冷太湿,
导致下层的豆子被完全泡软,
而上层的豆子有的还没熟。
现在邻近收割一家人都很紧张,
他们每天都要测量水分,
以决定最佳的收割时期。
虽然各种农业机械十分发达,
但还是抵不住天有不测风云,
诺大的田地上,
他们不可能搭上棚子遮风挡雨,
还是需要老天爷赏饭。
对此,安德烈感到十分的忐忑,
经营一个农场不仅需要会干活,
还要学会做各种决策,
一旦决策失误,
可能影响到一整年的收成。
而作为一个农业新手,
很显然他还要学习很长时间,
当然后备继承人不止他一个,
大女儿也在继承人之列。
大女儿也同样熟悉各种机械,
并且心智更加的成熟,
她和弟弟安德烈有一个要接手农场,
但还不确定是哪一个,
最终的决定权在霍伊斯勒夫妻手中,
而很显然他们还要观察一段时间。
几天后农场迎来了忙碌的丰收季,
一台台大型机械在田地中轰鸣作响,
一块上百亩的地,
只需要几个小时的工作就能完成。
这些年小扁豆的种植面积正在慢慢下降,
直到几年前从一个种子库种重现发现了原始的小扁豆种子,
而施瓦本的农民分到了一些种子,
小扁豆才重新开始成为主流。
如今,这里多亩豆子都是这些种子的后代,
而无论是大豆还是小麦,
当地的农民都是自己保存种子。
他们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生产循环,自给自足,
而避免从外面买,
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农产产品公司,
比如孟山都。
因为这些公司会垄断种子的专利,
进而遏制住农民的命脉。
对此霍伊斯勒心里可是门清,
“老夫一眼就看穿了农业公司的把戏,
想让我们更依赖它们,
它们的种子专利体系十分发达,
很多农民依靠农化肥,
感谢苍天,让我们有机农民有好日子过。”
经过几个昼夜的忙碌,
霍伊斯勒家族的大麦和扁豆终于完成了收获。
这天霍伊斯勒即将前往劳特拉赫,
对混在一起的大麦和豆子进行分拣。
为了犒劳丈夫,
英格丽德专门做了美味的甜饼,
她首先在模具里铺了一层面皮,
然后挤上自己熬制的香草布丁,
接下来登场的是这一季最后的浆果。
浆果酸甜可口和奶油十分搭配,
当然人们最爱的豆子也不能少,
将豆子和奶油混合在一起后,
再均匀地涂抹到浆果上。
一份层次鲜明味道丰富的甜饼就初具雏形,
带着这份满含爱意的甜点。
霍伊斯勒一大早就出发了,
目的地拥有农业协会安装的精密机械,
可以快速的将大麦和小豆分筛,
他只需要把车子开过去,
剩下的霍伊斯勒就不用再管。
同时掌管仪器的大师是他的好友,
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之后,
两个人很快就愉悦的享用起了甜点。
一杯清茶两三好友,
再加上难得的浮生半日闲,
至此人生境地已无憾。
另一边回到农场,
姑娘们正在准备冒尔他鲜饺子,
以用来庆祝今年的丰收。
这是一种类似小船板的馅类食品,
看起来就像加大版的饺子,
它的传统配菜由马铃薯加洋葱沫做成,
前者油煎香腻后者清爽可口。
简简单单两道菜,
一个冒尔他鲜聚餐会就热闹的开始,
霍伊斯勒家族每年都会举行这样的聚会,
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
几代人共聚一堂变的是时间,
不变的则血脉和亲情的延续。
而聚餐过后,
忙碌了一季的一家人就可以出去小玩一把。
在霍伊斯勒看来,
家庭农场就是一个小小的平台,
容纳了几代人共同登场。
不像城市里人各有工,
也不像现代社会人心浮躁。
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最后一起享用劳动的果实。
即是世外桃源也是人间烟火,
那滋味应该是丰盈而真实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回归农村,
他们想要可能正是这种体验,
纪录片只展示了美好的一面,
真实的生活也许有更多的辛苦,
但只要和内心和精神富足,
即使辛苦也应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