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史查理五世对荷兰的统治 [复制链接]

1#

引言

远航的海员在八十年战争的后期,形势有了根本的改变,获得自由的北方七个省份很快地从仍然保留对于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忠诚的其他邻居省份中脱颖而出,它们不仅拥有完全的独立,而且成为超过葡萄牙人并与西班牙人争雄的航运与商业帝国。这个荷兰海上强权的出现,不仅使得当时的而且使得后来的人们感到惊异。

其实,早在年以前,它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基本的原因是与尼德兰的两个最大的从事航运业的省份荷兰与泽兰的经济发展有关。年,当时的查理五世刚刚将荷兰十七省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不久,荷兰各省就向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进呈了一份请愿书,该文献这样写道:“显而易见的真实情况是荷兰省是一个很小的国度,它的长度很短,宽度就更短,几乎三面被大海包围。

必须从海上进行开垦的工程才能保护这个国家,多年以来一直耗费精力、时间以及财力来修筑堤坝、设立水闸、水车、风车和低田。更有甚者,上述荷兰省份还有许多沙丘、沼泽以及湖泊,而且它们还在不断地扩大,另外还有一些不毛之地,不适合农作物以及牧草的生长。

上述国家的居民为妻儿老小以及家族的生存繁衍,必须通过手工艺以及贸易来维持生计,他们是如此聪明地从外国获得原材料再将它们加工成成品出口,其中包括各种各样的布匹和褶布,它们被运往许多地方诸如西班牙、葡萄牙、日耳曼、苏格兰、特别是丹麦、波罗的海地区以及挪威诸王国,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区。从那里他们又运回许多货物和商品,特别是小麦和其他谷物。结果是,这个国家主要的商业必须依靠航运及其相关的贸易,正是从这些贸易活动中许多人获得生计,如商人们、船长们、师傅们、领航员们、海员们、造船工人及其相关的人们。

这些人们走南闯北在各处从事航海、进口以及出口各种商品,他们将带到这里的货物在尼德兰出售,就像他们在布拉班特、佛兰德斯以及其他临近地区所做的一样。”换句话说,在荷兰省和泽兰省的商人以及从事经商的海员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很可能在16世纪中叶荷兰与西班牙的斗争开始以前,在波罗的海以及西部欧洲之间从事海上航运贸易的人们已经在数量上占了优势。年的荷兰各省所提交的这份请愿书是针对全国的情况所写的,北方各省的牛奶乳品业以及农业没有被陈情者所提及,但是这些地区在北海的渔业以及在波罗的海沿岸、法国西部以及伊比利亚半岛的转运贸易肯定是更加重要的经济活动。

荷兰海外贸易不断增长的原因还与低地地区在北海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从这里出发的海船比较容易接近日耳曼、法国和英国的市场;但是更加主要的原因在于荷兰的贸易活动超过了它的主要的竞争对手即汉萨同盟诸城镇,荷兰人和泽兰人从事海上航运活动比他们更加勤劳繁密,他们节省了航运的费用以便以更加低廉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商品,由此击败自己的竞争对手。如果说手工业者以及农民的生活是艰辛的话,那么海员这个群体的生活就更加辛苦了。尼德兰北方严酷的冬天非常漫长,从事航海业的人面临失业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在逆向风、冰川来临的时候,港口一连几星期会封港,情形就更加糟糕。在战争或者流行有关于战争的谣言的时候,国内的或者国外的港口都会关闭。在年以前,伊比利亚国家对荷兰的船只不时地采取禁运的措施,使得大批海员不能出海,或者穿过松德海峡去往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海上贸易也会暂时停止,这些情况都对海员的谋生不利。尽管在年至年间,荷兰的造船以及航海业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还是有许多海员剩余,在以后的60年以及70年间这种情况时有发生。在此期间,荷兰的船业主还是在召集海员,尽管工资很低,食物的配额也是斯巴达式的这已经是这个行业的行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欧洲的海域,荷兰的海员从事着与这些国家的海上贸易。此外,这些海员冒着生命的危险远航去那些极不健康的热带殖民地从事贸易活动,从那里甚至活着回来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各省的荷兰海军经常在为战舰配备人手的时候发生困难,特别是鹿特丹的海军,虽然级别很高,但没有钱支付工资。尽管如此,在17世纪下半叶荷兰海军征集人手的时候从来也不缺乏前来报名的人,当时的荷兰能够向海外派遣配备有至人的庞大的舰队,实际上所有人都是志愿参军者。虽然荷兰政府并没有像英国人那样通过抓壮丁的办法扩充海军,但是当局发现在战争期间有时必须公布禁运令,禁止商船外出,由此让更多的海员到海军服务,以此挣得他们每日所需的面包。

荷兰海军的工资通常故意地被压到低于在商船上服务的工资,由商人控制的政府,担心给前者增加工资会使得后者的工资也水涨船高,由此会损害商人船主的利益并削弱他们与外国人的竞争力,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但是,在17世纪中叶以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博克塞估计,从年至年,荷兰海军服役人员的基本工资停留在一个月15荷兰盾没有改变;而在此时期一位服役于东印度公司的能干的海员的工资可能更少,大约每个月10至11荷兰盾。

年,有一位阿姆斯特丹的主要的船主声称,在《十二年停战协定》签订的时候,荷兰得到了欧洲海上贸易的最佳的份额,这得感谢他们的较低的运费和较高超的技术。荷兰人能够坚持运营是因为船主在控制服役人员的人数以及维持他们较低的工资方面精打细算。还有一位名叫凡·梅特伦的人说得更加坦率,根据他年得出的历年统计,他观察到北海的鲱鱼捕捞业是最危险和不确定的职业,“英国人和其他任何人”都不会去干这项工作,因为它的工资非常低,提供的食物也非常恶劣,只有荷兰的渔民才会去。

一些年以后,另一位编年历史学家也持相同的看法,他指出荷兰的“船长以及海员在远洋航海以及捕鱼方面的技术是如此娴熟,以至于他们节省了我们的船主至少大约三分之一的费用,而其他国家的人在数量以及质量上要更大和更高”。他进而指出这就是荷兰的船主在与斯堪的纳维亚人以及日耳曼人竞争时胜过他们的原因。他在年写道:荷兰的船主“在经营他们的船只的时候更加精打细算,支付给他们的海员以较低的工资。因此,可以相信后者的一艘去往东方的船需要雇用10多个人,而一艘荷兰的船只需要雇佣6个人就足够了”。同时代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承认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服役的人在经营上比他们自己更加精打细算和勤奋高效,英国人有时也是这样看的。

同时,一位有经验的英国人在年观察到,正是由于荷兰船只上食物供应的不足以及低质量导致了荷兰船只上船员的死亡率要高于英国船上的。“飞船”的发展对于荷兰的海外转运贸易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经济型的节约人力的船在刚刚投入使用的时候有很大的弊端,许多荷兰的船员因此离开了他们的工作。在挪威从事木材贸易的荷兰船主也非常节俭甚至吝啬,也曾经招致批评:他们使用的船只异常老旧,已经不适合在海上航行。同年,阿姆斯特丹的船主向人们夸耀他们赢得了欧洲海上贸易的很大的份额,但是马斯勒伊斯的从事航海的人口却被人们描绘为处于“可怕的贫穷以及不幸的状态,他们是由备受折磨的贫困以及巨大的危险中渔民组成的”。

当然,在航海的时代,所有国家的海员如英国的、法国的,伊比利亚半岛的都是十分辛苦的,但是,有足够的证据表明荷兰的海员和渔民缺乏生活的必备物资,特别是那些需要养家糊口的海员更是如此。而那些雇主,如东印度公司的主管、各省的海军军官、商人和船主则过着优裕的生活。而当时还有许多外国人从日耳曼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来到荷兰的航海业寻找工作,他们的到来及形成的竞争使得原来底层海员的生活倍感艰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