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曹永康丨肾病综合征临证心得 [复制链接]

1#

1.宣肺以祛其诱因稳定病局

大抵外邪侵扰,先犯肺表。一般多伴上呼吸道感染。风激水泛,水肿加重,易致病证急性发作。风邪每多兼夹,或兼寒,或化热,或蕴郁而为湿*,往往因时令变换而出现各种证候。

曹氏认为临床诊察咽喉很重要,咽红而痛,风热居多;咽红不痛,内多蕴热,以其非暴感之邪,故不觉红赤肿痛;如痛而不红,则为暴感风寒,或寒结少阴,随经上逆,而致咽痛气痹;如两侧咽弓长期不退,可知其炎症难消的病原所在。

曹氏在治此证时,喜用麻*(或用紫苏、浮萍、香薷),因其能宣肺、平喘、利水。如风寒用麻*附子细辛汤,风热用越婢加术汤或麻杏石甘汤,水*则用麻*连翘赤小豆汤;分别佐以杏仁、前胡、桔梗、蝉蜕等加强宣肃功能;再加桑白皮、茯苓皮、白茅根等因势利导,或加金银花、蒲公英、贯众、土茯苓等宣解水*。

盖肺气不开,则肾气不降,上源水活,则下流自畅。宣肺治标在控制病情,尽量减少外来干扰,使风邪水湿得以及时清除,疾病之环境能得迅速改善。

2.治脾是关键

从病邪来说,湿(致病因子)盛则伤脾,脾虚则生湿(病理产物);从治疗上说,培土可以生金,崇土可以胜湿,且“火土合德”尤为治本之图。故“其制在脾”。

曹氏认为治脾之法,扶脾阳可用附子理中合五苓,益脾气可用*芪防己或玉屏风,养脾阴可用参苓白术,兼湿热可用资生丸等方加减。再者,本病病理变化离不开湿邪为患,又因尿中*素长期存在及过量激素的*副作用,均可进一步蕴湿生热,湿热浸淫,脾肾受累,气化更难宣通。

慢性水肿的长期不易消退,湿热亦是主因。治湿热曹氏主张选取紫苏、藿香、半夏、陈皮、杏仁、豆蔻、枳壳、桔梗、茯苓、泽泻、薏苡仁、木通等轻苦微辛甘淡流动之品,如同中流砥柱,故治疗才可立于不败之地。

3.治肾是根本

肾病病灶在肾,病理机转与机体密切相关联,从寒化由肾阳不足而来,从热化由肾阴耗损而致。

阳虚苦寒,责之脾肾,为病之主流。故此,曹氏认为温扶脾肾阳气,是治疗肾病之大法,且应始终贯彻于整个病程中,以为扶正祛邪之计。

脾肾阳虚有土残水滥及水寒血败之别,在辨证施治上分两步:

“土残水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脾,是脾阳虚的进一步发展。曹氏用真武汤于脾阳虚初转肾阳虚阶段,当肾阳虚证初露端倪,此时用真武汤最为合拍,脾肾阳运充复,则凝集之水湿自得宣泄。不必计较于利尿消肿,反而削弱机体自愈能力,亦不宜早用吴茱萸、熟地*,反易助湿伤脾。用此方要掌握脾肾转化之机,坚持守方,不求近功,自可积渐生效。

“水寒血败”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肾。阳虚血寒,精化为水,病邪深入重地。宜用济生肾气丸合参茸类药物,以补肾扶阳,温煦精血,散寒行水,阴中求阳,积极改善肾脏功能,促使邪*清除。

若素体肝肾阴虚或相火妄动与湿热依附为虐;或湿热久稽伤及肝肾之阴。此种“阴虚湿热”之证,在治疗上矛盾重重,单纯滋阴或清化湿热,都不能切合病机,当滋阴与清化并举,权衡轻重缓急,用药有所侧重。《三家医案》载滋荣养液膏,此方滋而不浊,正如其方解所说,有承流宣化,滋水息肝,播植生机,激浊扬清之功。可以效法。

4.水与血在病理上的互为因果

人身血热而水寒,水温则血活。水气寒则脉道窒,脉中之血即涩滞不得畅行。寒水所困,血凝成瘀,血为水寒所败而为肿,此即血瘀水停之证(《金匮发微》)。临床所见面色晦暗,舌紫而胖,两侧咽弓紫黯水肿,腹壁见紫缕,均为血瘀征象。曹氏认为治瘀之法,亦未可专事攻逐,宜选兼顾两利之品,如泽兰、益母草、当归、牛膝、路路通、丝瓜络、白茅根、三七、琥珀等。曹氏用真武汤见面唇发绀者,加当归以温疏血郁,再加泽兰为引,意即在此。

5.激素副作用的纠治

常首先鼓励患者逐步递减乃至停用激素,并嘱讲明减停后尿检出现的反跳性变化使患者不要惊恐失措。

在治疗上,一是清化湿热瘀*。在辨证前提下,可分别采用荆防败*散、五味消*饮,酌加祛湿化瘀疏络之品如苍术、泽兰、薏苡仁、益母草、牡丹皮、赤芍、丝瓜络、姜*、天仙藤等,芳香化浊如郁金、石菖蒲、橘叶等。二是泻相火、平浮阳。如面色潮红,脉大不实,或小溲*赤,五心烦热,此激素助热伤阴,激动虚阳、相火所致。

曹氏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导潜降,或滋肾通关丸坚阴泻火,取小量附、桂以导潜,使浮阳潜降,火归水中,疗效尚称理想,如偏于阴虚阳亢者,亦可用当归六*汤加地骨皮、白薇等滋阴清热。

6.尿液变化的治疗

肾病尿检必有尿液变化,特别是尿中蛋白、红细胞、脓细胞的增多,有时出现管型,曹氏认为这提示精微不断漏泄,湿浊不断产生,形成精血益虚,浊邪益甚的恶性循环。治尿液变化主张当从整体着眼,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提高抗病能力,才能促进浊邪的清除。当然,酌用些有针对性的药物,亦有必要,如固精微选用芡实、莲子、金樱子、菟丝子、杜仲等;治疗红细胞选用三七、琥珀、血余炭、红米曲、藕节、白茅根;除脓细胞、管型,选用蒲公英、马齿苋、贯众、冬瓜仁、薏苡仁、桔梗、泽兰、泽泻等。临床选二三味为引,不必叠床架屋,追求特效。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