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引进ldquo外来物种rdquo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资深医生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葡萄、核桃、胡萝卜等,这些常见的水果干果蔬菜,都是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极大的丰富了我国的农作物种。不过,对后世的人民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当属一个目前在中国随处可见的一种农作物:番薯。

学者们对番薯何时引进,进行了大量的探讨,主流观点认为:是明朝土地兼并加剧、流民现象严重、灾难频发,这时,就迫切需要一种农作物,可以不挑剔生长环境,产量又高,于是,番薯很是符合这种诉求。

明清时期,传入中国的美洲原产农作物有近30种,但是,论功劳,估计没有哪个物种可以比得过番薯了,它养活了太多的人,清初人口激增,是离不了它的。番薯在普通人看来,就是一种人畜无害的农作物,而且,很多研究还证实了它对人体健康的正向作用。

但是,它依旧有一个弊端,而且,古人早已经有所认识了。番薯给山区带来了结构性贫困,当时的流民为了生存进山种番薯,他们的方法很简单、也很粗暴,毁林开辟土地,番薯适应性太强,不需要怎么管理就能高产。

看似大家都有饭吃了,但不出十年这个原本的林区就全毁了。结果是: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越发贫瘠,遇上暴雨,就会形成泥石流,导致下游河道淤积,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当地的农民生活以及经济的发展。明末为何灾难频发,生态因素被破坏就是一大原因。

为何先说番薯?就是以它为例,来看“引进”和“入侵”的区别。

看任何事物,都要用相对的观点去审阅。“外来物种”的概念,自然是相对于本土物种而言的。很久很久以前,在那个车马都没有的年代,一个区域的物种从简单到复杂,基本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产生的。也因此,一个物种能在一个地区蓬勃发展,定是经过了竞争这一环节,和其它物种之间达成了“相安无事”的某种平衡状态。

后来,有车有马了,也开始有了交流,但是,限于运输工具的简陋,那些距离相对较近的物种,才有可能“搬家”,就如张骞带回的葡萄,直到现在,还是那一地区的葡萄口感最好。这是一种主动的引进方式,和它相对的还有一种就是被动引进,是无意识带入的,比如:一些苗木中会含有病*等。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外来物种都是“引进”,那么,“引进”和“入侵”之间又存在着怎样的关联呢?

这个例子说了很多遍,因为,它太具有典型性了。小龙虾,它已经形成了某种经济,小龙虾可以说是一种“杂食性”物种,荤素不限,还能啃泥,它的适应性太彪悍。一只小龙虾对一条一尺来长的鱼类构不成威胁,但是,一群小龙虾就能将它给吃了。更厉害的是,小龙虾还不放过其它虾类,只要是小龙虾泛滥的地方,从草到水生动物都得遭殃。

于是有人说:还好,有这么多吃货,现在的小龙虾都是人工养殖了。但是,还是会有漏网之虾,它们跑到了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泛滥更是给草海的生态平衡带来极大的破坏。这就是“入侵”物种的概念,它可以自行定居、繁殖再扩散,最终,明显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继而破坏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可以说,入侵物种的危害,是可以直接摧毁当地生态系统的。

先看番薯,再看小龙虾,就明白了“引入”和“入侵”的本质区别。同是外来物种,如是,没有人为的毁林种番薯,番薯只会在原地待着,再怎么繁殖,没有人为干预,很难对当地生态构成威胁;小龙虾就不同了,它将其它物种当成了自己“口粮”,通过超强的繁殖能力,很快成为“一方霸主”。

有些学者给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冠以“打破生态规则平衡后的噩梦”之名,而且,在很多学者看来,它们真的无法预测。如今,世界各国的交流如此频繁,也许个人从国外带回的某种水果,就“引进”了某个入侵物种。现在,大家开始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