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儿红,杏儿*,粽叶香,裹五粮……又到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作为传统节日,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在悠长岁月中,人们赋予它端阳节、五月节、龙舟节、屈原日等近30个别名,无论是纪念楚大夫屈原以身殉国,还是感念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殉父,孝心可嘉,端午节都饱含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都是华夏儿女共同的精神原乡。中国传统节日是幼儿园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每逢端午,很多幼儿园都会开展包粽子、划龙舟、做香包等活动,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产生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者。过好传统节日,是在弘扬文化自信,也是做有根、有*的中国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于传统的民俗民风已经了解得越来越少,这也成为当下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期特别策划,我们邀请美食达人、中医师、家长等,来分享他们是如何有仪式感地过端午节。当我们对节日本身有了足够参与,足够了解,足够热爱,我们越能和孩子们一起创设出更有味道的教育环境以及开展更有文化的教育活动。五月五,过端午。这一天,它与其他日子不同,这一天,本该在我们心中以及孩子心中留下不一样的印象。
分享人:
袁妈,美食达人
关于粽子,大江南北有不同馅味、不同形状,粽叶取材也不尽相同。可我还是固执地喜欢记忆中的粽味。我爸老家是成都大邑的,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椒盐红豆加腊肉的粽子。腊肉是切成一块一块的,一定是用柴火煮,吃起来特别特别麻。小时候,时常吃到爸爸回老家带回来或老家人送到家里来的粽子。那种柴火的味道、麻麻的味道,至今记忆犹新。小孩出生后,我开始越来越多自己在家做东西,粽子也不例外。记得有一次临近端午节,我去某个地方买鸡蛋,隔壁就是一家粽子店。我站在那里看了很久很久,回家后就自己尝试做粽子。包粽子本身没多大难度,更多是家的味道。女儿是我的小帮手,从泡豆、泡米、泡粽叶到打花椒面、码肉、包粽、煮粽,每个环节都共同参与。我觉得,是美食把我们链接到了一起,从准备到享用,是一种“在一起”的感觉。在一起做、一起吃的过程中,也许没有太多的语言,但孩子也记得,以至于她现在常常说:“妈妈那次我和你一起做……”端午节为什么一定要吃粽子呢?端午时节,气候潮热难耐,人们普遍食欲不佳。这个节气里吃粽子,不仅健脾养胃,还清浮火。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吃粽子,但到了这个季节,不用谁说,我们的身体就会告诉我们想吃粽子、咸鸭蛋……这似乎是我们血液里的东西。今年端午节,我们还是会按照往年那样,回老家和父母一起过,做家人喜欢吃的各种口味的粽子。“嗯,还是记忆中的味道。”每次爸爸都赞不绝口,也激励着我把包粽子这件事情一年又一年做下去。通过包粽子、吃粽子,我们能够永远记得端午节的味道、能够记得彼此。链接:粽子更好吃的小窍门1.关于泡豆:小红豆头晚洗净温水泡到发胀,次日上午包正好。2.关于泡米:糯米不宜久泡,当天冷水泡一个小时就好。3.关于粽叶:避免买颜色青绿且表面鲜亮的“返青粽叶”,应选择颜色有些发暗发*、闻起来有一股淡淡清香的“原色粽叶”。剪粽叶的头时要注意只剪掉硬的叶茎而不要剪到叶面。4.关于花椒面:最好是现打花椒面。选用上等花椒,挑掉小枝丫和黑籽,铁锅小火焙香,放凉后用料理机打粉,再筛。5.关于煮粽:椒盐红豆糯米包五香鲜肉粽,需要煮够时间(2小时),把油气煮出来。
分享人:
万之逸,传统中医康复理疗师
离端午还有一个多月时,成都市三圣乡的慈沐堂里已经开始窖起了做香囊的药粉,把药材研磨细碎,倒进罐子后放在阴凉处,一般要窖藏一个月的时间,效果才更好。端午节前后,天地气息变化很大,尤其是湿气很重,蚊虫变多,所以很适合佩戴祛湿驱蚊的香囊。我是从年开始做香囊的,因为我家孩子夏天特怕蚊子,但外面的驱蚊产品用起来实在不放心,于是我灵光一闪,不如自己来配香囊药材吧。这一决定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她说老祖宗的传统里有很多好东西。那一年刚开始做,兴趣特别大,我很细心地根据身边亲朋好友的身体状况,配制出了不同的方子,做了30多个香囊。大家使用后,都觉得很不错,于是就这么一直坚持做了下来,如今已经是第九个年头了。每到端午节前后,孩子们都会来帮我做香囊。看着孩子们头对着头,兴致勃勃又认真细致的模样,美好极了。我觉得这个可爱的小香囊,不仅能帮助人们强身健体,也是一种对传统美学的复兴吧。从我们这一代续上这香火,将做香包的民俗血脉延续下去。链接:香包配方,快收藏1.驱蚊清暑山奈5克,艾叶5克,千里香5克,石菖蒲5克,薄荷5克,香薷5克,紫苏5克,藿香5克,冰片1克。可随身携带或夜晚放床头。2.提神醒脑石菖蒲5克,薄荷5克,藿香5克,白芷5克,川芎5克,冰片1克,泽兰5克,细辛2克。可随身携带或挂在工作台附近。3.沐兰香身佩兰2克,泽兰2克,木兰2克,白芷3克,栀子花2克,灵草2克,藿香2克,石菖蒲2克,白蔻1克,薄荷2克。可随身携带。
分享人:
兰红林,四川省直属机关东通顺幼儿园草莓班王晨阳婆婆
我五十多岁了,但小时候每年过端午节,家人一大早采摘艾叶的情形还记忆犹新。我自小生长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小凉山上,按山里风俗,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要在门上挂上艾草、菖蒲。老人们很尊重节气的规律,艾草一定要在端午节这一天采摘。否则,过了日子,就会由“药”变成“草”,药性也就散了。不仅如此,艾叶一定要顶着露水时采摘才能最大程度保全药性,等到太阳升起来,露水消散,艾草便不再新鲜,药性也会随之减弱。于是,端午节这一天,天刚蒙蒙亮,母亲便会拿着镰刀、背着背篓,和几个好姐妹一起上山采集新鲜艾草,还有长得像一把剑的菖蒲。每年,母亲采回的艾草菖蒲都有两个用途:一是挂在门楣,二是给孩子洗澡。将新鲜的艾草菖蒲,捆成一束,挂在家中正门门楣上,便成了端午节这天最醒目的节日点缀。母亲还将新鲜的艾草倒进锅里,清水煮沸,熬成一大锅汤水,给家中大人小孩洗澡。为人母之后,我也每年在端午节这天挂艾草菖蒲、艾草熬水给女儿洗澡。现在,我成为了外婆,有一个可爱的小孙儿,虽然不能在端午节这天亲自上山采摘艾叶,但一大早,也会早早来到家附近的农贸市场,挑选新鲜的艾草菖蒲,然后心满意足地领回家……闻到艾草熟悉的味道,我就能想到端午节,想到母亲,想到小时候……我想,几千年来,老祖宗遗留下来的这些传统习俗,一定蕴含着真实神奇的力量,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让它一代代传承下去。链接:端午养生小妙招艾叶煮茶:可取少许干艾叶以开水冲泡后代茶饮之,也可用采摘新鲜艾草稍加煮沸成“艾叶汤”,适合身体容易长湿疹、痤疮、皮肤癣的人服用。艾叶熬粥:艾叶瘦肉粥,具有清香的气味,可行气化湿、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很多疾病的康复。艾灸:采用艾条、艾柱、艾绒等制品,燃烧后温灸病灶部位、经络或穴位。每天艾灸足三里15分钟,能起到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和免疫力的“大补”功效。
分享人:
韬妈,成都中医药大学营养中心专家讲师
中国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月,端午更是九*日之首。因此会在这一天用喝雄*酒、插艾草、滚蛋等方式辟邪驱*。令我记忆非常深刻的是,第一次母亲替我“滚蛋”的经历。在我怀孕期间,一直靠左侧睡的大腿因长期压迫,疼痛难忍。再加上生完孩子后,气血亏虚,一直没好转。母亲就用艾叶水煮蛋,趁热把鸡蛋壳剥开,快速将一枚银片嵌入蛋中间,用纱布包裹好,每日都耐心细致地为我“滚”一遭,没过多久就好了。艾叶本身有活血化瘀的功能,鸡蛋所含的药物经皮肤吸收而产生了一定功效,纯银制品可加强驱邪祛*的功效。以前老百姓没有钱治病,有个头昏脑热就会拿蛋这样滚一滚。而母亲也是从祖辈那里听说并且将它延续下来。现在,当我的孩子风寒咳嗽时,我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和手法给我的孩子滚一滚,这些经过沉淀的记忆如今显得弥足珍贵。在《*帝内经》中,顺应四时是养生的重要原则。生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人本来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原本就是顺乎自然的。当下,幸好我们有这些传统节日,通过这些仪式来唤醒我们远古时空里的记忆,将能够触摸的生命温度留在指尖,用自己的方式去传承。链接:一起来“玩”蛋斗蛋:将煮熟的鸡蛋或鸭蛋握在手中,以蛋尖与对方鸡蛋蛋尖相碰撞,蛋破者输。挂蛋:传说几千年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下界害小孩,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祈求。女娲告知,在端午节,让孩儿挂只蛋兜,可保平安。立蛋:老一辈人常说,端午节阳气最重,若能将鸡蛋立起来者,未来一年的运气都会很好。
分享人:
邱海翔,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津龙舟会会长
成都新津端午赛龙舟的文化,其实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唐代。每年,我们组织龙舟赛。过去在南河,近年多在水校,地方变了,但一样的是,水里,岸上,都热闹得不得了。号子声,哨子声,哗哗的击水声,还有人群热闹的加油声……一艘艘花花绿绿的船儿在水中竞相游弋,那船上有龙头有龙尾,船身上还画有片片鳞甲,在波涛中翻滚起伏,如同一条条真正的蛟龙。这几乎是每个新津人都有的成长记忆。到了端午,没有到人山人海的河边挤一遭,感觉这节日过得都不完整。“嗨哟嗬,嗨哟嗬”,绵长有力的龙舟号子声中,龙舟之上鼓手、舵手、划手,同舟共济,逆流而上。船头鼓手有力的鼓点有着特别的节奏,匀速前进、加速冲刺,都不一样。一声声敲击,伴着的是划手们整齐划一、有力干练的动作,每一次发力,龙舟飞速向前。而船尾舵手掌舵,若一点点偏差,都会让船只走“弯路”,所以很是关键。我们保留着传统的木龙舟。在新津做龙船的手工艺人,一点一点用锯子和刨子将杉木削成平滑的板子,先造船身,再造船底,将它们组装起来以后,再小心地用红、*等颜色的漆,给龙舟“上甲”。在龙舟比赛之前,再装上事先雕画好的龙头和龙尾。龙舟的热闹其实在二月初二龙抬头的那一天就开始了,祭祀、舞龙,我们请城里德高望重的人为龙舟的龙头“画龙点睛”。古蜀国流传至今的龙舟竞渡,有着与其他地方不同的魅力,生于斯,长于斯,这是一种自小培养的自豪感。希望看到龙舟文化能一直不断传承、弘扬。链接:端午龙舟的来历龙舟原型是远古战船,龙舟竞渡由土著部落猎头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华夏民族扩张至长江流域后,秦汉之后,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的说法开始流传,龙舟竞渡成为端午文化的一部分。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人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不见其踪迹。之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儿吃掉屈原的身体。编辑/鲁阳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源自成都华德福学校)设计/林惠卿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听说这个记录工具90%的老师都用不好?今天我们来六步法搞定!
怎么才能做好幼小衔接?我们在活动案例里找答案
各位久等了,被cue最多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