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独山县瓜果正飘香齐步奔小康 [复制链接]

1#

培育和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充满活力的农业产业,确保农村群众稳定就业、稳定增收、稳定发展,是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和稳步推进乡村振兴繁荣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独山县立足长远,因地制宜,依托*策支持,主动克服困难,优化结构调整,引导绿色发展,推进各类农业产业项目实现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全力以赴稳产保收,有效降低疫情影响,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努力巩固脱贫成效,以瓜果飘香、绿色向上的农业产业动能。

全县各镇村充分结合当地发展实际,有效依托各项*策支持,千方百计服务农业产业发展,采取措施全力推进稳产保收,大力提升脱贫攻坚成效质量。在生机盎然的青山间、绿畴上,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开花结果,为广大群众铺开了一条瓜果飘香的幸福小康路。

凤汝村:李子青青在家务工真暖心“我们在这摘李子,每天能有块钱左右的收入!”连日来,凤汝村的一个种植基地里,李子已经成熟,村民杨大姐和乡亲们正忙着采收。

杨大姐家本来是个贫困户,去年才脱的贫。今年初疫情发生后,一家人很担心家里的收入。后来在村里帮助下,丈夫顺利外出浙江打工,她留守家里照看老人。但杨大姐并未闲着,三月以来,她一直在村里的李子基地干活,从前期的修枝打叶、锄草施肥,到后期的疏果护果、摘果装运,天天都有活干,一个月能为家里带来多块钱的收入。为此,杨大姐感到十分暖心:“家门口就有活干,这个基地搞得好啊!”

杨大姐说的李子基地,地处凤汝深山腹地,在村里的引导和帮助下,于年以“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形式落地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已达余亩种植规模。今年,基地已产生效益,满山遍野的李子树都挂满了青翠可人的李子果,这段时间,每天都有2至3万斤鲜李运出深山,远销贵阳、重庆、成都等市场。

独山县久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久明,是基地负责人,据他介绍,基地种的是与当地气候、土壤、环境较相宜的青脆李和冬李,施的是羊粪、油枯等有机肥,全程生态种植,产量高,质量好,今年初产预计至少40万斤,年可达万斤,年盛产后可达万斤。

村民黎茂国,以种植管理和技术指导的方式入股种植基地,是基地的三个股东之一。他介绍说,青脆李、冬李分别在夏令时节和秋冬时候上市,所以基地长年都需要群众干活,平时管护20至30人,采摘高峰可达上百人,年共支付人工工资40余万元,今年预计50余万元,盛产期后可达上百万元。

村民黎云飞,是基地的另一名股东,在他看来,这个种植基地,不仅是一个劳务基地,同时还是一个培训基地,乡亲们在这里可以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种植技术。他同时表示,这里还将建设成为一个育苗基地,以提供技术指导、供应果苗、回购外销的方式带动群众参与种植,抱团发展。

百泉镇副镇长、村尖刀排排长、驻村第一书记张明坤说,这个种植项目有效盘活了当地的荒山野地资源,消化了村里的大龄人口、不能外出务工人员等劳动力,为当地群众稳定增收作出了积极贡献,下一步,村里将通过申报建设产业路、强化村级服务等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助推基地发展壮大,努力培育“凤汝生态李”品牌,带动更多乡亲发展受益。

*后村:香瓜香香一路芬芳奔小康

*后村,尧南组一带亩坝区,一座座绵延山间的种植大棚里,一百多名群众正在采收香瓜,一个个体态饱满的香瓜,在阳光下透出缕缕醉人的芳香。

来自附近村寨的村民黎泽兰,家里去年刚脱贫。前几年,黎泽兰和丈夫一直辗转在外打工,由于文化低,没什么技能,只能干苦力,收入很有限,一家人生活没多大起色。家门口建起了香瓜种植基地后,她不再外出打工,在基地里一干就是两年多,每月工资两千多块,收入很稳定,还能照顾家里老老小小。黎泽兰说:“这里随时都需要人手,我们根本不愁没活干。”

近年来,*后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依托龙头企业和村级合作社,推进产业项目和利益链接覆盖全村贫困群众,帮助乡亲们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入股分红获得收益。在这些产业项目中,香瓜产业发展得较好,已由年的70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余亩,年产香瓜余万斤,年产值达余万元,发展带动能力正在凸显。

据龙头企业浙江德朗果蔬公司经理、香瓜种植基地负责人左强荣介绍,基地日常用工每天30至50人,采收高峰期用工可达每天余人,按劳动市场价每人每天90元计算,务工群众家庭每月能收入余元,对当地群众实现了就近务工和稳定增收的有效带动,仅今年初到现在,基地就已支付劳务费共计70余万元。

曾经是贫困户的村民黎兴群家,正是在香瓜产业的带动下于不久前顺利脱了贫。夫妻俩从前一直在外地打工,生活和收入都很不稳定,特别是给儿子的教育管理带来了不利影响。今年三月起,黎兴群和丈夫决定就在基地里务工,一家人每个月能有元左右的收入。她高兴地说:“在家门口就能有这样一份稳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小孩子,让我们对小康生活充满了信心!”

县工信局驻*后村第一书记黎成方说,村里将坚持“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优势品种率先突破”发展原则,进一步把*后香瓜做强做大,努力培育成为主导产业,带动完善*后坝区产业体系建设,提高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道路,提升全村系列农产品综合发展效益,着力巩固前期发展成果,不断拓展群众稳定增收渠道,最终把*后坝区建设成为独山南部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区,推动实现产业增效、农民致富、乡村繁荣。基长社区:茄子紫紫结出串串好日子基长社区,打桌组和拉董组一带田野上,几十名群众正在茄子田里忙着采收茄子。

清风中,一株株两米来高的茄树上挤挤挨挨地挂满了紫微微的大茄子。乡亲们说,这片茄子是个新品种,共有来亩,从最初的起垄移栽,到中间的日常管护,再到后期的采收销售,都需要大量的劳力投入,每人每天能有80至元工资,给大家带来了十分稳定的劳务收入。现场管工的村民付伦说:“这茄子产量高,采摘周期长,半个月前就开始采收,能一直采到11月份,用工量确实很大。”

据基长社区尖刀排排长李艳介绍,基长社区种植业发展基础十分厚实,不少群众有着多年的种植经历和丰富的种植经验,近两年来,社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和种植能手,有效实施大户引领和能人带动,推动社区种植业不断朝着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基于这一优势,基长社区年初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独山的两个“菜篮子”生产基地之一,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推进发展,生产出来的蔬菜将通过东西协作的直供通道和销售平台,销往粤港澳大湾区,为整个社区的蔬菜产业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早上才采摘的鲜茄子,晚上就可以抵达粤港澳大湾区一带市场,产销直联,便捷高效。”李艳说。

基长社区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直供基地落地发展的大好机会,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纠纷调处、劳务组织、项目管理、*策落实、环境整治等服务工作,推动形成了多元一体、整体推动、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种植业发展格局,努力促进产业体系结构不断优化,以土地流转、基地务工、产业分红、示范种植、统一销售等形式带动群众参与发展,除了茄子,还实施了辣椒、芋头、魔芋等种植项目,目前已实现余亩发展规模,仅群众的劳务费一项,年初到现在已完成支付余万元,为乡亲们的好日子贡献出了蓬勃向上的“绿色动能”。

在茄子装运现场,刚脱贫不久的村民黎泽凤满脸堆笑。她在基地务工时留心学习种植技术,抽空把家里两亩田也种上了“大树茄”,这两天正好能搭上了种植基地的“产地直供”顺风车,目前已入账一千多块钱。怀抱着几个紫微微的大茄子,黎泽凤满脸是笑:“有公司提供指导和帮助销售,今后我还要种更多的蔬菜。”

基长社区*总支书记沈定明说,下一步,社区将着眼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种植,培育特色品牌,提升发展质量,努力把蔬菜产业培育成为基长社区振兴发展和小康建设的重要力量。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江婷婷

通讯员李启发编辑方亚丽

编审李玉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