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漭水镇四小工程托起大扶贫保山资讯 [复制链接]

1#

初秋正是桑叶茂盛的季节,昌宁县漭水镇河尾社区后山村民小组的于泽兰,正准备到自家后院的田地里采摘一些桑叶,喂养自家饲养的几十张桑蚕。

这是于泽兰养蚕的第10个年头,曾经于泽兰也跟随过村里的其他人一起到外出务工,干过挑粪工、建筑工、服务员等,但收入微薄只能勉强维持生活。为了供养家里两个儿子读书,于泽兰觉得还是得想想法子增加家里的收入。这时,村里开始兴起发展自家小产业,看到有的村民依靠饲养蚕桑家里增加了不少收入,于是于泽兰也下定决心回到家中开始发展自家的养蚕产业。

“曾经在外面打工的时候,太苦太累了,还挨不着家,收入真的不是理想,勉强能过活。”于泽兰看着自家几十张大蚕小蚕欣慰地说道,“那会儿看到别人家养蚕收入不错,就决定还是回家养蚕,没想到收入还比之前按在外打工增加了不少。”现在于泽兰家饲养的蚕桑每年可以产出四批,年产量达到多公斤,收入达到了多元。

“不能一直拿*府的补贴,害羞得很,害羞得会心疼呢。所以我们能多干一点就多干一点,多一份收入总是好的。”于泽兰脸上挂着一丝害羞的笑容对着记者说道。

为了让家里的日子过得更好,于泽兰一家人多管齐下干起了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售卖等其他小产业。原本在昆明打工的大儿子也回到家里,承包了20亩山地种起了橘子。现在于泽兰主要负责在家饲养蚕桑,丈夫跟大儿子就负责管理自家的橘子地、茶叶地、核桃地等,一年的收入已经有多元,一家人齐心合力努力发展自家的小产业。

“现在形式好了,*府又帮扶的多,生活也改善好多了,但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于泽兰说道。现在于泽兰一家人生活地有滋有味,对未来也充满着期待。而她们一家只是漭水镇推行“四小工程”项目的一个缩影。

昌宁县漭水镇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地理环境复杂,山高坡陡,特别是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所生产的各类农产品无法快速式、规模化流通。加之土地资源禀赋差,具备机耕条件的土地少之又少,不具备发展规模农业的条件,导致了“老产业效益低,新产业没有地”的矛盾,比较效益逐年下滑,群众增收致富难的问题日趋凸显。年以来,漭水镇紧紧围绕市委*府和昌宁县委*府的安排部署,依托现有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群众增收为目的,引导和帮助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小养殖、小庭院、小作坊、小买卖等“四小工程。

目前,全镇累计发展“四小工程”户(占全镇户农户的85.5%),实现人均增收元,占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2.3%。其中:辐射带动贫困户顺利脱贫2户,实现了群众增收致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据统计,年末,全镇累计发展小养殖户,实现产值万元;小庭院户,实现产值万元,小作坊户,实现产值万元,小买卖户,实现产值万元。

如今,“四小工程”已成为漭水镇群众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通过聚小为大的力量,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为昌宁“美丽县城”的建设增添了浓厚色彩。

编审:李赛航

责任编辑:杨冬燕冉懦珲唐霖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