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株来自加拿大的恶魔之花,为何让人如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自10月20日始,武汉市滠口街动员各村开展“一枝*花”清除行动。图/武汉市*陂区人民*府网

近日,湖北武汉多地发现了被称为“恶魔之花”的加拿大“一枝*花”,武汉市8部门联合召开会议,要求在11月20日前完成全市地面上的防除任务,同时要求市民勿将“一枝*花”的植株花穗或带有残根残茎的土壤运至他地,避免造成人为异地传播。紧接着,河南郑州市、新乡市、周口市等多地也发现了“一枝*花”。相关部门要求对其进行紧急防除。

本来很好看的“一枝*花”为何让人如临大敌,战战兢兢,欲除之而后快呢?原因在于,这种外来入侵物种具有极为霸道和恶性的侵害能力。

由观赏植物到入侵物种

“一枝*花”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可以在多种环境下生长,而且生长期长;“一枝*花”的侵略性也比较大,不仅与周围植物争阳光、争肥料,其根部还会分泌一种物质,抑制糖槭幼苗生长,还会导致其他植物死亡。

同时,“一枝*花”的繁殖力还超强,一株植株可形成2万多粒种子,成活率80%以上,每株植株在第二年就能形成一丛或一小片。因此,“一枝*花”对土地、生态害处很大,必须集中围剿。

“一枝*花”已于年列入《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但为何会进入到中国呢?这涉及物种引进和入侵的几种途径。

在人类的生活中,不同地区和国家有很多物种都是引进的,就像人类有移民一样。引种分为有意引种、无意引种。但是,还有一种引种是自然引种,即通过自然的方式,如风吹、鸟兽携带种子从一个地区或国家引种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等都是靠自然因素入侵中国的。

▲加拿大一枝*花。图/武汉市农业农村局

人类引种的初心是为了让本地区可以种植、培养、食用或者使用本地区没有的物种,这似乎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况是,引种可能造成几种结果。

一是引入的物种并不能适应当地环境和气候,因此难以生存。

二是引入的物种到达新的环境后既能正常生长又不对当地的生物造成危害,与当地的生物和谐相处,如中国引进的西红杮、葡萄等。

第三种情况是引入物种到达新的环境后对当地生物无害,同时还能增产。

第四种情况是引种适应当地环境,但是由于脱离了原有的生物平衡制约,造成强势生长,并抑制本地的物种生长,成为入侵物种。

加拿大“一枝*花”的引进就是第四种结果,而且它是有意和无意引种的结果。“一枝*花”原产北美,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我国。此后,它在中国多地的引进也渗入了无意引种的方式,因为“一枝*花”类似蒲公英,种子可以通过随风传播和根茎传播,种子和根茎附着在汽车车轮、人的鞋底或者由其他物品携带都可以进行传播,因而形成今天中国大江南北都有其蔓延并成为恶草的局面。

防范入侵物种需有全局性战术

然而,“一枝*花”只是入侵物种的一种。《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表明,全国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外来入侵物种的危害是巨大的。除了造成农林产品、产值和品质的下降,增加成本外,还对中国本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包括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本地物种死亡和濒危,同时还可能对人畜健康和经济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阻止和防范外来入侵物种不只是针对“一枝*花”,还需要有全局性的战略和战术,需要通过研究找到科学有效的方式。

尤其是,当今的全球化不只是在人员和经济方面交往更为频繁和容易,物种的交流和交换也同样密切。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但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已经式微,许多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更容易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10月18日下午,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螺洋派出所社区民警在铲除加拿大一枝*花。图/ICphoto

预防外来物种入侵,立法是第一步。全球范围针对外来物种入侵防范、管理的最早法律性文件是年在里约热内卢通过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现在已被多个国家批准实施。

目前我国现有的涉及外来生物入侵的法律、法规及条例有十多部,但是专门性和全国性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和《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尚未公布。不过,年1月20日,农业农村部等5部委已印发《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执行。

此外,防止物种入侵更需要对引进物种进行科学论证和管理,在专业上要明确什么是可以引进的物种,什么是未来可能造成入侵的物种而不宜引进。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尖端的科学问题,全世界的科学家也都在摸索之中。

美国圣母大学的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些模型,以评估向五大湖区引入多种鱼类而带来的风险。他们建立评估模型的依据是,从文献中收集到一些生物的生活史特征,如繁殖成功率和该属其他成员过去的入侵情况。另外,他们还把生物入侵过程分解成几个阶段来评估,包括引入、定居和扩散。

通过这些模型,对以前的物种入侵检验时,预测入侵成功的准确率达到了94%。同时,他们又检查了66个可能入侵五大湖的物种,确认其中16个物种如果引入就会迅速蔓延。而在这16个物种内,有5个物种可能已经成为令人讨厌的入侵者。

显然,防范外来物种入侵需要法规和全民动员,还要把根基建立在科学研究的结果之上,因此,任重道远。

特约撰稿人丨张田勘(专栏作者)

编辑丨迟道华

实习生丨武鑫

校对丨危卓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