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德国农民过得有多好1家6口拥有1000亩 [复制链接]

1#

如果你有上千亩地,你会做什么?

实拍德国农村霍伊斯勒一家人的真实农场生活,家里千亩地,什么都有,简直太爽了!

“倔强而不起眼”的一家人

施瓦本阿尔卑斯属高原地带,位于德国南部,在此可俯瞰多瑙河谷,风景秀丽怡人,霍伊斯勒家就在这里经营着他们的家庭农场。

25年前,弗朗斯﹒霍伊斯勒从父母那里继承了农场,目前他是整个农场的负责人,统管决策与经营。弗朗斯对农场的定位是多元化经营、有机式发展。

弗朗斯的妻子英格丽德负责打理家务,她酷爱烹饪,厨艺上佳,她甚至有自己的烘焙房。

“吃自家产的东西感觉棒极了,从田里收来直接上餐桌,亲力亲为让我感到很快乐。”英格丽德这样说。

大女儿朱迪丝会干所有的农活,有时也会帮母亲做饭,她非常热爱农场,但对于将来是否接手还心存疑虑,“或者我会去教书,看看自己能做什么。”

儿子安德烈亚读的农学,大学毕业后父亲让他负责家里的农业机械,他很喜欢这个工作,但也不敢想象全面接管农场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我确实担心干不好,如果需要决定投资的方向,可能会把整个家族事业置于风险之中。”

二女儿安娜琳和小女儿丽贝卡年龄都不大,她们都很勤快,各自承担着力所能及的工作,不过她们还没考虑未来的事情,毕竟这对于她们来说太遥远了。

弗朗斯会把自己一家人比作当地的特色作物——小扁豆,“十分不起眼,但很倔强。”

自循环的有机农场

施瓦本地区属于石质地表,很适合对土壤要求不高,根系发达的小扁豆生长。

霍伊斯勒家会将大麦和小扁豆混种,大麦杆是小扁豆攀爬的天然阶梯,它又会给大麦提供优质的氮肥,两种作物茁壮成长,并且能够同时成熟。

安德烈亚用收割机采集大麦和小扁豆,弗朗斯则将它们运往劳特拉赫,当地的农业协会在这里安装了精密的分筛机器。

以前分筛大麦和豆子非常辛苦,农民们宁愿收入少一些,也不愿意承担这项工作。

现在则可以用几部机器来清洁、分筛、风干,另外还有一台机器专门将空豆子和小石子筛出来,这样能够保证小扁豆的质量。

小扁豆的种子全部来源于此。弗朗斯说:“我们致力于建立自己的生产循环,自给自足,尽量避免从外面买种子。

我一眼就看穿了农业公司的把戏,他们的种子专利体系十分发达成熟,很多农民完全依赖农药化肥。”

说到这里,笃信天主教的弗朗斯还引用马丁﹒路德的一句话:“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我今天要种一棵苹果树。”

大麦将出售给艾亨堡的一家啤酒厂,他们之间甚至不签署任何协议,因为老板齐默曼完全相信霍伊斯勒农场可以提供最好的原料。

霍伊斯勒家也养奶牛,夏天,牛在草场过夜,白天在牛棚,冬天正好相反。尽管放牛更麻烦,但他们家的牛都是吃草的,在棚内同样吃青饲料,所有牛饲料都是自家产的,只有往里添加的盐是买的。

“老天爷叫牛吃草,你喂它谷物,简直就是浪费,所以我们只喂草和苜蓿,谷物就能当粮食卖。这样有机作物的产量与使用标准农药化肥的农田相比是一样的,甚至更多。”

自给自足的美食

霍伊斯勒家一周烤一次面包,英格丽德一上午可以做五种。泽兰面包使用当地产的斯佩尔特面粉,和成软软的面团,刷上一层牛奶鸡蛋,最后撒上小茴香和芝士。

英格丽德说:“我们种植斯佩尔特麦和小麦,小茴香是草场上长的,放牛的时候顺手摘一些,所以小茴香也算是自家产的。”

泽兰面包出炉的时候,外皮焦脆,内里软嫩,散发着浓郁的香味,那叫一个好吃!

星期五大家经常吃斯佩斯乐面条和小扁豆,面粉加鸡蛋、盐和水和成面团后,要不断搅动直到出现气泡,再使用施瓦本人自己发明的压面工具压成面条(很像中国的压饸饹)。

小扁豆煮成豆泥,加一点醋,浇在面条上,再配上德国香肠,就是无上的美味。

星期日要做蛋糕,安娜琳与母亲合作完成。

蛋糕坯上是香草布丁,再铺一层厚厚的红浆果,打发的奶油里混入煮熟、冷藏过的大豆子和小扁豆,涂在浆果上,然后再送进烤箱。

每年霍伊斯勒家都会组织冒尔他鲜餐会,庆祝丰收。

冒尔他鲜饺子,施瓦本人称它们为“海尔郭特希尔撕乐”,大意是老天爷的小船板,馅料包括肉、根茎类蔬菜,以及不可或缺的小扁豆。

餐会过后,弗朗斯兴奋地发表他的感想:“这样的农场像一个舞台,几代人都可以登上它,我很高兴25年来一直坚持这样的传统,有一天把农场交给子女我也会很满足。时间在流逝,过好每一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