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病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中国故事部
之
01:国家*策好朝着好日子努力向前跑
01:27
人物档案——谭文祥
家庭情况
现居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和妻子马泽兰一同居住,两个儿子已成家,在外务工。
致贫原因
夫妻俩常年药不离身,入不敷出。年,全家被中益乡*府定为了贫困户。
脱贫现状
通过养殖中蜂、村集体务工和*策帮扶等,谭文祥在年成功脱贫,并为当地村民树立了脱贫榜样,每年日子越过越红火,有盼头。
未来期盼
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以前做梦都没曾想到过的,我接下来打算不断提高养蜂水平,扩宽销路,让更多人尝到山里的美味。同时管护好自己承包的*精种植地,期待它的好收成。自己还要多多鼓励带动大家共同致富。
年1月6日,腊月十二,小寒节气,已依稀可以听见春节的“脚步声”。
和煦的阳光照在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金溪组,暖意融融。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村民谭文祥夫妻俩却根本闲不下来,扛着锄头上了山,就着好天气清理地里的杂草,以免影响*精的生长。
63岁的谭文祥仰了仰头,看着家门口“总书记来了咱家乡,我更要努力奔小康”的标语,情不自禁地跟着又一次默念起来。
“环境更好了,人也没那么累了”
谭文祥家附近的步道
柏油马路犹如银龙一般,穿梭在华溪村的崇山峻岭间,任由车辆在上面驰骋。
1月6日11点半,从中益乡*府所在地出发,不到20分钟,随着驾驶员的一声“目的地金溪组到了”,车辆停靠在一栋金*色的楼房面前。
谭文祥的家就在这里。
谭文祥膝下有两个儿子,夫妻俩常年药不离身,年,全家被中益乡*府识别为贫困户。
“全靠*的*策好,现在全家保底收入有几万元,看病吃药的费用90%都给报销。”直至年底,谭文祥才甩掉“贫困帽”。作为他家曾经的帮扶责任人,随行的中益乡组织办干事胡艺再为熟悉不过:“高房子是他们小儿子谭兴春的,旁边两间矮房子才是两位老人的。”
见有客人到来,谭文祥立马迎了出来,妻子马泽兰紧随其后。
两人乐呵呵地站在门口问道:“你们吃饭没得哦?没吃的话,我们灶上正煮着的哦。”在得到肯定答复后,谭文祥赶紧热情地招呼大家围着铁皮火炉坐下,“虽然外面有太阳,毕竟我们这里海拔有0多米,风吹起冷飕飕的。”
谭文祥介绍,火炉是年冬天花元买回来的,炉子中间加柴禾,上面煮东西,人可以坐在旁边烤火,一根烟囱直通窗户,“再也不用担心把墙熏黑了,把门一关,整个屋子都暖和。”
灶台上的炒锅热气腾腾,掀开锅盖,里面土豆就着米饭煮成的稀饭正在沸腾。
“不加点菜叶啥的么?”
“要加哦,早就洗好了放在砧板上的呢。对了,油盐你自己加哦,要吃多少加多少。”
谭文祥夫妻俩一问一答。
谭文祥的家
记者注意到,不管屋内还是室外,谭文祥都打扫得非常干净,各种物件也码放得十分整齐,并无半点杂乱的样子。
“以前可不是这样哦,脏乱得都没办法下脚。”随着话题的转移,胡艺的思绪回到了年10月,她刚接手对谭文祥家进行结对帮扶时的情景:门口就是猪圈,石头和*泥混合着堆砌的灶上,一口大铁锅中装着猪食,屋内屋外,鸡屎、鸭粪随处可见。
年初,中益乡*府在全乡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名*龄超过25年的老*员,加上再次当选村民组长,谭文祥积极响应*府号召,成为金溪组第一个拆掉猪圈的农户。
“环境更好了,人也没那么累了。”谭文祥乐呵呵地说。
“种地还能这样赚钱,以前想都不敢想”
谭文祥承包的*精种植地
1月6日下午1点半,吃过午饭,谭文祥招呼妻子赶快洗碗,然后一起上山去*精种植地除草。
“你看看,我家承包管护的*精是不是长势最好的?”顺着谭文祥手指方向,记者看到,田间地垄中的*精郁郁葱葱,高的已超过1尺,“种下去还不到1年时间,亩产公斤,一亩地*精能卖元呢。”
采访期间,华溪村*支部书记王祥生闻讯赶来。他说,*精是华溪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栽种的,药材公司不仅免费提供种苗,还保底20元每公斤收购。
“前些年,华溪村是典型的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地里没有主导产业,农户没有产业收入,村里没有集体经济。”王祥生说,很长一段时间,当地村民都是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苦日子。
年8月,中益乡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乡后,华溪村开始探索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王祥生说,村里把可利用的土地统一经营发展,并分片返包给农户,发展皱皮木瓜、*精、脆桃等特色产业和蜜源植物,迄今规模已超过0亩。
“土地流转给村集体,不仅每年每亩有元钱流转费,待销售后减掉成本,我还可以和村集体二八分红呢。”谭文祥接过话茬,种地还能这样赚钱,放到以前简直想都不敢想。
不仅如此,谭文祥还承包了3亩*精地的管护任务,光是这项收入每年就有0元,平时在村集体务工,每天也有元的收入,“这比以前种植洋芋、苞谷,不晓得要强好多倍。”
除了村集体务工收入,谭文祥养殖的44桶中蜂,年产出将近公斤蜂蜜。
“我家的蜂蜜纯天然、品质好,自然不愁销路,单斤可卖到元,早就被预定完了。”说这话时,谭文祥兴起,带着记者去屋后半山腰的蜜蜂养殖处。穿过没过头的荆棘,途中还有沼泽地,但对他来说,大步流星好似一马平川。
“我们要朝着好日子努力往前跑”
华溪村的莼菜种植地
谭文祥家的蜂蜜
“总书记来了咱家乡,我更要努力奔小康”的标语,立在谭文祥家大门处的公路边,格外醒目。
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益乡看望乡亲们,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乡亲们铆足了干劲,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感恩奋进、顽强作战。目前,中益乡“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得到解决,扶贫*策也落地落实,脱贫攻坚质量显著提升。
用谭文祥的话说就是:“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我们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过的。”
一个人富不算富,作为组长,谭文祥还要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当下,金溪组正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推进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旅游目的地,让乡村旅游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33亩莼菜,已在金溪组生根发芽;4公里长的观光道路修葺一新;*精种植基地已成气候,农忙时节,最多时有二十多位村民同时劳作……
两本红彤彤的“优秀共产*员”证书,是谭文祥最为珍视的宝贝。证书是中益乡*委颁发的,以肯定他最近两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的贡献,及给左邻右舍起到的示范作用。
标语旁边,两株八角树是谭文祥从深山移栽出来的,经过几年时间的精心养护,如今已枝繁叶茂,暖阳照射下苍翠欲滴。
星星点点的花蕾遍布在枝丫间,嫩叶也已长出,谭文祥仿佛看到了自己正在采摘果实的模样,脸上洋溢着喜悦,诉说着自己的心里话:“我们要感恩总书记,感谢共产*,要朝着好日子努力往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