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原创姜建清上海市银行博物馆
文│姜建清
上方是一枚发行于年的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大铜章,重克,直径77mm。铜章上有设计刻模师路易斯巴泽(LouisBazor)的签名。此章授予在银行工作了25年的马妮尔奥黛特女士。铜章的正面是一位端坐椅上的美丽女神,她左手挽花束,右手持鲜花向身后的一家银行致礼。这家银行就是法国商业信贷银行。
瑞士银行与法国银行
年法国瑞士银行海报
法国商业信贷银行的前身可追溯至年创立的法国瑞士银行。瑞士银行家可谓欧洲大陆银行业的先驱者,亦是法国金融业的启蒙者。17世纪法国在海外扩张及工业发展中都落后于英国。年英国已成立英格兰银行,利用金融手段促进经济。担心落后的法国焦急地引入苏格兰金融“外援”,没想到外来的和尚念歪经,至年,苏格兰人约翰劳主导的“金融创新”惨败。
“一朝被蛇咬,百年怕井绳”。整整一个世纪,法国人对银行、纸币、股票等名词恐惧不已。法国人厌恶金融的群体意识,给瑞士、意大利、荷兰和德国的外来银行家们留出了金融空间。瑞士清教徒银行家族经验老道,他们投其所好,为法国王室绝望的债务提交各种“解决方案”。法皇路易十六病急乱投医,把瑞士银行家们看成了救命菩萨。外来银行家把持了法国金融话语权和财*改革权,瑞士银行家奈克(JacquesNecker)还两次担任了法国财*部长。由于法国缺乏完善的金融工具和强大的金融市场支撑,穷兵黩武只能靠严苛税收和高成本外债。当财*无米下炊时,奈克商借高利短融饮鸩止渴,债务利率高达10%,是英国的2倍。18世纪80年代,法国债务支出已占本国税收一半以上。为还旧债,奈克采取了“休克改革”,使经济濒于崩溃。愤怒中法国各种力量开始集结,贵族、教士、新兴资产阶级及平民都将怒火聚焦于*府,路易十六坐在了即将爆发的火山之上,之后断头利刃急坠,亦有金融重力作用。
年法兰西银行创立,标志着法国银行业的苏醒。19世纪中叶,法国本土金融力量崛起。法国金融家欧内斯特梅雅(ErnestMja)和本杰明罗西尔(BenjaminRossier),两人原在年成立的瑞士联邦银行(BanqueFdraleSA)的巴黎分行担任高管。他俩商量下海创业,着手从瑞士老板处收购了瑞士银行巴黎分行而自立门户,伙计成了老板。年6月18日法国瑞士银行成立,这家私营银行资本1亿瑞郎,仅12名员工,坐落在巴黎拉菲特街27号(27RueLaffit)。小银行人手紧,梅雅与罗西尔亲力亲为,分别担任董事总经理和高级行*主任。梅雅于年去世,罗西尔忙乎到年退休才告闲暇。由于两人对法国经济的杰出贡献,均获得法国骑士*团荣誉,可见*府对这家银行的重视。
年发行的法国波尔多银行八边型银章,此章重18.9克,直径35毫米
法国瑞士银行建行后致力于支持工商业发展,融资扶持巴黎电力、地铁交通、城市照明、汽车制造,影院通信及化工纺织行业等,还参与著名的老佛爷百货大楼的建设。由于业务发展快,员工人数倍增,银行遂搬入更大场所。年银行搬迁至巴黎老佛爷大街20号,那是一幢早期奥斯曼建筑风格的豪华大楼。乔迁之喜似乎给银行带来了运气——年法国瑞士银行在巴黎新设了14家分行,在20年的时间内法国瑞士银行跃居为巴黎前10大银行。本杰明罗西尔雄心勃勃,决心将银行网络扩展到全法国。图尔宽和里尔分行在年7月开业,年收购了科隆比耶银行(BanqueduColombier)并改名为马赛分行,至年法国瑞士银行再于巴黎开设7家分行,年1月法国瑞士银行收购了里昂MaisonAynardetFils和尼斯信用社(CaissedeCreditdeNice)。里昂是法国的纺织之都,18世纪初MaisonAynardetFils以布业起家,年进*银行业。尼斯信用社创立于年,它是互助信用的产物,在地中海沿岸和意大利开设分行。银行品牌确立后,不需要瑞士银行的“虎皮”了,法国瑞士银行抛弃了行名中的“瑞士”,年改名为法国商业信贷银行(CreditCommercialdeFrance,简称CCF)。此后不停步收购,两年后又将法国波尔多银行(BanquedeBordeaux)纳入囊中。
年,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总部迁往香榭丽舍大道号一家酒店的旧址,之后该处一直是法国商业银行总部的所在地。持续扩张使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成为了法国第六大银行。二战期间,该行吞并了法国西南部和东部的多家银行,实力大大增加。20世纪60年代分行数目增至多家。年2月正逢法国国有化大潮,法国商业信贷银行作为法国系统重要银行而被国有化,*府控制该行资本高达94.3%。年被私有化。当时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在法国共设分支机构个,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分布在意大利、美国、黎巴嫩、巴西、澳大利亚、新加坡、伊朗、日本等国家。年资产总额为亿美元,在世界家大银行位次中排列第位。
年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收购了法国马赛信贷兴业银行(SocitMarseillaisedeCredit)。参见上方大铜章。此章发行于年,铜章直径50毫米,重59克。马赛信贷兴业银行历史悠久,成立于年10月2日拿破仑三世时代,最初的名称为马赛工商存贷兴业银行(SocitMarseillaiseofIndustrialandCommercialLendingandDeposits),资本金0万金法郎,总部设在马赛。之后,通过网点增设及收购兼并扩张至法国多个地区。年马赛信贷兴业银行按银行市值排列成为法国第16大银行,年被国有化,年又被私有化,法国商业信贷银行乘机买下了它。一年后英国汇丰在买下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后,似乎并不喜欢这个“拖油瓶”,8年汇丰将法国马赛信贷兴业银行及其他7家分行余个网点出售给了法国大众银行。法国大众银行之后又将其出售给了法国兴业银行旗下的北方银行,这是后话。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难以磨灭的铜章留下了这家银行的金属记忆。
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规模适中且经营良好,在弱肉强食的金融丛林中,自然成为了欧洲各大银行觊觎的猎物。荷兰商业银行曾公开扬言要收购该行,然而“郎有情妾无意”,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次日板脸回绝。不过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自知规模有限,难有扩展实力,面对众多虎视眈眈、心怀*胎的“好色之徒”,法国商业信贷银行也暗自忖思自己的终身大事,期盼寻到如意郎君,更盼携手共创事业。有人比喻,企业购并就像婚姻,既有郎情妾意、你情我愿,也有贪图利欲、以财娶人,更有霸道欺人、强嫁硬娶。企业购并虽然标榜自由恋爱,难免有父母之命,西方父母于此不弱于东方父母。市场保护、国家安全等“父母之命”,常是跨国购并横遭棒打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背后的复杂心理则不为人所知了。法国人特有的民族自尊感曾使他们对跨国购并比较警觉,此前法国大银行的兼并基本都是本土婚姻。然而,随着跨国兼并风起云涌,法国人讲求自由的天性终于让他们对跨国“婚姻”不那么反对了,导致了那位风姿绰约的女郎——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最终招个英国洋女婿入赘,它就是汇丰银行。
亚洲银行与欧洲银行
年建成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
有一家银行,它在欧洲人面前说自己是亚洲银行,在亚洲人面前说自己是欧洲银行,它就是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的出生地确实在亚洲。鸦片战争后,门户被打开,西方列强争相扩大在华经济利益。年香港大英轮船公司的监事,以苏格兰人托马斯苏泽兰(ThomasSutherland)为首创办了香港上海银行有限公司,资本金万港元,首任经理为法国人克雷梭。年3月银行在香港开业,同年6月设立上海分行。第二年更名香港上海银行(TheHongkongandShanghaiBankingCorporationLimited),香港地名列前,但上海分行成为汇丰对华业务总枢纽,营业额远超出香港总行。年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为该行钞票题词,其中有“汇丰”两字,取意是“汇通八方”。自此社会上都称其为汇丰银行。
年建成的上海汇丰银行大楼,曾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之间最华贵的建筑”,让人们追忆起汇丰银行在亚洲扩张的历史。年该行在日本设立第一家分行,年在泰国开办第一家银行。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汇丰银行在菲律宾、新加坡、斯里兰卡、印度和马来西亚设立了分行和子行,其主要业务都在亚洲。日本侵略时期,汇丰总行迁址伦敦,日本投降后又迁回香港。年后,汇丰先后收购中东不列颠银行和印度商贸银行,并乘香港恒生银行危机,收购了恒生61.5%的股份,在亚洲的势力更加壮大,俨然作为亚洲银行业的代表。汇丰在香港是财富和权力象征,美国《财富》杂志曾刊文说,统治香港的权力是马会、怡和、汇丰和香港总督。汇丰作为港英*府的首席金融顾问,几乎参与了香港所有重要的经济决策。汇丰银行连同恒生银行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0%,直至年汇丰收购了美国海丰银行后,西方银行界才稍觉汇丰的存在。欧洲业务羸弱是汇丰的短板,作为一家英国人管理的银行,没有本土的存在,是汇丰的隐痛,因而汇丰一直在寻求机会返回欧洲。年汇丰银行如愿收购了英国四大结算银行之一——米德兰银行14.9%的股份,继而于年6月收购了该行50%以上的股份,成为当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银行收购。
汇丰回家了!有诗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贺知章),正是汇丰当时的愉悦心境。年汇丰银行完成重组,由汇丰控股取代汇丰银行成为集团核心控股公司,汇丰控股总部注册英国,以香港为集团总管理处。汇丰银行为汇丰控股的全资附属公司,在香港的注册维持不变,以便香港业务的发展。年1月汇丰集团总管理处由香港迁往伦敦,为香港回归中国预作准备。
虽然汇丰的根基一直在亚洲,但它实际上是一家非常典型的英式银行。在其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汇丰银行采取的是殖民地风格的管理模式,委派到香港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是英国人,在香港工作晋升后,再返回英国总部。英国有着浓重的欧洲大陆情结,汇丰一直在寻觅回归欧洲的机会。
由于英法两国存有复杂的历史情感,因而当0年4月汇丰宣布出价亿美元收购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时,全球金融界大感意外。这家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当时拥有家分行,总资产亿美元,在个人、工商、投资及私人银行业务影响力不可小觑。令人惊奇的是,法国*府居然予以核准,国际舆论一致认为这次收购冲破了坚固的“法国堡垒”。汇丰银行的收购策略十分得当,提出以欧元或13股汇丰银行股票换取1股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股票,这大获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董事会欢迎。汇丰答应收购后保持该行的管理自主性,保留董事会和巴黎的决策中心地位。一系列“富有情商”的措施受到法国社会好评,收购成功了。这场世纪并购,极大地提升了汇丰在欧洲大陆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夯实了汇丰在欧元区的业务基础。收购后,汇丰即在第四个证交所——巴黎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当时欧洲市场掀起了购买汇丰股票的热潮。自此,汇丰一跃成为以市值计算的全球第二大银行集团。0年营业利润增长13%,达到亿美元,股东应占利润增加至62.39亿美元。汇丰在欧元区建立了强大的发展平台后,亚欧美三足鼎立,成为了真正的全球性银行。
埃尔维银行成立周年(-)特大铜章
雄心勃勃的汇丰意欲成为全球银行业的领导者,延续其在法国的扩张战略。0年收购法国佩尔蒂埃银行(BanquePelletier),5年收购法国埃尔维银行(BanqueHervet)。上方是埃尔维银行成立周年(-)特大铜章,重克,直径毫米。此章刻模师ERCUIS,设计师TREMOIS。埃尔维银行成立于年,最早在布尔日从事信贷贴现,名称为BankGrenouilletCo。这家家族银行在年购并了马丁内特银行(BanqueDuret-Martinet)。至年,埃尔维先生就成为这家银行的董事,他也是布尔日交易商和商会的主席,银行的名称来源于埃尔维先生。年12月埃尔维银行成为上市公司,埃尔维家族控股50%以上。年埃尔维银行购并沙托鲁的热尔比耶银行(BanqueGerbierdeChteauroux),年该行又收购了巴黎的贝特朗银行(BanqueBertrant)。在收购法国商业信贷银行及一串法国中小银行后,汇丰还保留了各家银行的品牌,形成多品牌经营格局。
年,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迎来了它的百岁诞辰。上方这枚方形铜质纪念章即为此发行。章重克,长宽为71和55毫米,铜章的设计者为ChedanneArche。百年诞辰的六年后,法国商业信贷银行被收购,此后又在古老品牌下维系了五年经营。5年11月1日,法国商业信贷银行的百年行名被抛弃,更名为汇丰银行法国。法国商业信贷银行下属子银行——埃尔维银行、佩尔蒂埃银行、UBP等全部冠上汇丰大名,改用英国品牌。一批百年法国银行品牌卸下牌匾,统一于汇丰品牌麾下。您若去过巴黎旅游,可能住过班克酒店,它端坐于巴黎心脏地区,紧邻巴黎歌剧院和老佛爷百货公司等金融、商业中心圈。这家位于老佛爷大街18-20号的建筑,曾是法国瑞士银行年的总行,建筑属20世纪早期奥斯曼建筑风格。今日大楼依然灯光明亮,但已旧符新桃,物是人非了。走进这栋建筑,可见壮观的玻璃穹顶,每当明媚的阳光透过穹顶,洒落在大堂中,与红色的欧式丝绒窗幔相呼应,色与彩,光与影,明与暗,交相映衬,美轮美奂。您在大堂嘬品咖啡的时候,以景睹物,遐想百年银行业的沧桑巨变,应该触景生情、吁嘘不已吧。
全球化与本土化
班克酒店(年为法国瑞士银行总行)
成为全球化的本土银行,曾是汇丰全球化战略理念的概括,是汇丰始终不渝的目标。它强化这样的概念:作为整体,汇丰是世界的;作为组成部分,分支机构是本土的。汇丰这一战略是由其特定的历史与现实所决定的。汇丰曾是一家没有母国之“根”的银行。纵观国际性大银行,多数是其母国的重要性银行,是其母国金融的象征或代表,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母国的居民和公司,其全球化过程与母国的全球化进程高度关联。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安泰,他的母亲是大地女神盖亚,安泰百战百胜,因为他从大地母亲处得到源源不断的能量,最后却被敌人识破,将安泰举离大地才杀死了他。然而,汇丰是个特例。没有母国之根的汇丰只能巧妙地寻找自己的发展基础。毋庸置疑,汇丰最初的发展是与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密切相关的。独立后的亚洲国家金融发展滞后,形成汇丰在后殖民地时代发展的巨大空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经济起飞时,汇丰凭其品牌认同和熟悉东西方的优势,成为沟通媒介,享尽*金机遇。汇丰深知自己不是真正“本土”银行,它竭力融入本土文化,降低文化冲突。它通常选择购并地与上市地并举,以温和模式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有机统一。
然而,全球化和本土化始终存在着冲突,一定程度上可谓“熊掌和鱼不可兼得”。全球化发展壮大了跨国银行的同时,也唤醒了本土银行崛起。银行业对外开放,给跨国银行打开了市场,但又会缩小本土银行与外国银行的管理和技术差距,最终以本土化挑战跨国银行。然而,跨国银行要解决本土化瓶颈却不易。汇丰眼见亚洲金融的觉醒和进步,新的本土竞争者的加入,原有优势在削弱,机遇在收窄,同时又痛感在英国和欧美的市场占有率不高,根基不像其他欧美本土银行牢固。痛定思痛之后,汇丰购并重心西倾,企图实现全球业务均衡,启始了从亚洲重返欧洲、进*美国的漫长道路,0年汇丰收购法国商业信贷银行,是其向欧洲战略转移的重要一步。3年,汇丰又以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消费融资公司Household,以稳固在美市场份额,购并后汇丰成为美国前10大银行之一。
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冲突还是来临了,对美国Household的收购成了汇丰的“滑铁卢”。8年汇丰北美业务亏损.3亿美元,超过亚洲和拉美的盈利总额。此后数百亿美元的损失更是汇丰难言之痛,后悔“但愿从未进行过这项收购”。亚欧美三足鼎立的全球战略,无疑美国一足已折。在法国,隐约也有与本土文化的冲突,加之看到法国本土银行的经营窘态,令汇丰暗自心寒,8年汇丰将法国南部的7家地区银行和家网点出售给了法国大众银行,裁员撤点也在悄然进行。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后,全球经济阴雨绵绵,低迷复苏的欧洲经济,起伏动荡的股票、货币和商品市场,变幻莫测的货币*策甚至负利率,以及欧洲银行监管严厉的资本、流动性和合规要求,业务“圈养”和高额罚款、高管追责,使银行业无不感到步入寒冬。许多欧洲银行收缩战线、快速“瘦身”以求熬过难关。汇丰意识到世界发生的变化,分析自身业务虽然遍及全球,但以并购扩张形成的分散化布局并未带来更好收益,大部分地区业务的盈利贡献有限。年,包括香港在内的亚太地区合计贡献了集团税前利润的61.3%,欧洲业务贡献了22.5%,全球其余地区的税前利润仅占比16.2%,加之庞大网点、合规管理、跨国经营的成本越来越高,资本充足率和额外资本压力也越来越高。
汇丰痛下决心,做出大规模撤退的决策。在欧洲,汇丰全面退出了斯洛伐克、葡萄牙、格鲁吉亚市场,在法国、英国、爱尔兰、摩纳哥等地出售了多项业务,在亚洲也有选择性地出售了泰国的财富管理业务、日本的私人银行业务、出售中国平安及上海银行持股以及新加坡、香港及澳门的一般保险业务等。9年,汇丰将其公司在纽约第五大道号的总部售予以色列IDB集团旗下两家附属公司;以9.04亿美元向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出售旗下汽车融资贷款管理部门及10亿美元贷款结欠额;以7.亿英镑的价格将伦敦总部出售给韩国国家退休基金(NPS);以包括达信母公司威达信集团共计1.35亿英镑的股份及现金,将英国第9大保险经纪公司汇丰保险经纪公司出售给保险经纪和风险管理公司──达信(Marsh);以4亿欧元出售汇丰法国总部给法国基金。汇丰先后放售伦敦、纽约及法国总部物业,共套现约亿港元。年8月3日,汇丰宣布以52亿美元出售在巴西的全部业务,估计出售在土耳其的业务也只是早晚的事了,也许还会退出中东地区,关闭在印度的私人银行业务部门……一番忙乱后,汇丰悄然摘下“全球性的本土银行”的广告,改换成“全球性领先银行”。
全球化和本土化始终是一对矛盾。跨国银行难以突破本土瓶颈,本土银行难以融入海外文化。全球金融浪潮跌宕起伏,在连续几十年银行全球化推进后,全球性银行进入了低潮期,并出现回归本土性银行的趋势。英国的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等迅速地从全球银行回归母国及少数核心国家。苏格兰皇家银行已宣布全面撤退,誓言将集中精力做好本地市场。像汇丰那样的全球性银行已屈指可数了。全球性银行的发展基础亦已改变,从殖民地经济,到欧洲美元,到客户与项目跟随,以至贸易与投资服务,全球性银行越来越受益于母国经济实力和全球化发展。新兴市场本土银行开始挑战全球性银行,它们迅速成长,打通业务上下游,延伸和扩展了对客户的国外业务和产品服务。像汇丰这样的老牌全球性银行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未来应该何去何从?汇丰自认百年多来娴熟亚洲文化,汇丰在香港已有多年历史,而总部迁往伦敦才13年历史,更况亚洲尤其是中国还是它的发源地和幸运地。英国媒体曾报道,汇丰考虑把总部迁往香港,以规避英国巨额银行税赋及伦敦总部的高额成本。在过去3年间,汇丰在香港盈利亿美元,同期在英国亏损40亿美元,加之英国自年引入银行税以来,税率已经提高8倍,令汇丰叫苦不迭。汇丰董事会经过了冗长的10个月争论和权衡,还是决定把总部仍留在英国伦敦,搁置先前把总部迁往中国香港的方案。分析人员认为:“这是一个*治决定,而非与数学相关的决定。汇丰不应该花费一年时间决定这件事。权衡耗时如此之长,这一事实本身意味着董事会一直没能达成共识。”
总部不搬了,成本还是要压缩的。汇丰银行宣布四年全球裁员5万人以消减数十亿美元成本,声称将缩减业绩不佳的欧洲和美洲业务,至于汇丰在法国的未来走向,还有待观察。三足中唯一强化的是亚洲“一足”,汇丰宣布了“转向亚洲”战略,将资源重新部署到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的珠江三角洲,计划增加0名中国雇员。汇丰的新战略是从碎片化转向凝聚、有侧重的市场布局,集中于全球22个本土市场及优先市场;从复杂的管理架构过渡到简化的管理架构;从“联邦制”业务及运营结构发展为全球化业务及运营结构,各业务独立管理但联系更紧密,强调全球业务一致性、连贯性。汇丰的历史沿革,无疑对于未来可能崛起的全球性银行的战略谋划,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样板。
原标题:《“汇丰”在法国:一个“欧亚混血儿”的前世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