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报告书写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C [复制链接]

1#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1


  各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共同的临床表现为长期或反复的耳道流脓伴有听力下降,查体可见骨膜穿孔。胆脂瘤型有时可有白色有恶臭的鳞片或豆渣样物质流出。

2


  轴位、冠状位片。

3


  (1)单纯型患侧乳突气化不良,乳突蜂房减少、消失,骨密度增高,呈硬化型、板障型或混合型乳突。中耳鼓室及鼓窦内气体消失,密度增高,分别可见积脓、黏膜肥厚等改变。中耳鼓室及鼓窦大小、形态多无变化,无明显骨破坏,骨壁清楚,听小骨完整无移位。


  (2)肉芽肿型乳突同样气化不良。中耳鼓室及鼓窦其内可见斑片状、索条状或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可被强化。中耳鼓室及鼓窦基本无扩大或轻微增大,边缘多较模糊、毛糙。听骨链大多完整,有的可有轻度破坏变形。


  (3)胆脂瘤型按照原发部位不同,胆脂瘤可分为鼓膜松弛部胆脂瘤和紧张部胆脂瘤两种,以前者为多。


  ①松弛部胆脂瘤:早期病变,轴位图像上位于上鼓室层面锤骨、砧骨与鼓室外壁之间(Prussak间隙),呈不规整的软组织结节影,听小骨多有轻微受压并向内侧移位,可有轻微骨侵蚀。冠状面片为显示松弛部小胆脂瘤最佳方法,除上述改变,同时能直观显示外耳道棘(也称盾板)变钝或破坏。有的可见鼓膜肥厚及穿孔。鼓室及鼓窦因无胆脂瘤侵及而无扩大。


  ②紧张部胆脂瘤:通过鼓膜的紧张部发生,通常向鼓室窦及面神经隐窝进展,早期典型改变为鼓室内侧结节,砧骨长脚受压,病变通过听小骨内侧向上鼓室进展,听小骨受压向外侧移位,上鼓室外壁多正常。


  临床更为常见的较大的胆脂瘤,不易区分原发部位。典型表现为乳突气化不良,多为板障型或硬化型;鼓室、鼓窦内为软组织密度,特点为增强扫描无强化效应;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扩大,骨壁清楚光整,多有硬化;听小骨移位、破坏不整或完全消失。另外,有的胆脂瘤还可见侵蚀内耳迷路,引起迷路瘘,多为水平半规管外侧的骨迷路破坏。胆脂瘤还可破坏鼓室天盖或乙状窦,与颅腔相通。

4


  报告书写:双侧外耳道通畅。右侧乳突硬化型,鼓室鼓窦明显扩大,骨壁光滑清楚,其内为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听骨链破坏消失。鼓窦入口开大,并见胆脂瘤破坏鼓室天盖与颅相通。前庭、半规管形态正常,内耳迷路形态及密度未见异常改变。面神经管走形、粗细及管壁未见异常改变(图1)。

图1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5


  ①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之间的鉴别:肉芽肿型引起的骨质破坏常常边缘不规则,增强扫描病变可强化;而胆脂瘤型骨质破坏边缘光滑,甚至硬化,增强扫描不强化。


  ②与中耳癌鉴别:中耳癌多见于老年人,典型症状为耳部流血及听力下降,有的可见外耳道内有新生物,影像检查见骨质破坏严重而不规则,边缘虫蚀样,以中耳为中心向周围发展,软组织肿块密度较高且不均匀,增强扫描有强化效应。


  ③与真性胆脂瘤鉴别:真性胆脂瘤是胚胎上皮残留在颞骨内形成的,在颞骨其好发部位在岩锥,与胆脂瘤不同。其影像表现为岩锥内孤立的圆形骨缺损腔,边缘骨质清楚光滑,无骨质硬化。

美编:影像三人行 欢迎转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影像三人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