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蚁害无穷这种不起眼的小虫子,已传播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呼和浩特哪家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809/4445042.html
01:13

近日,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9个部门联合启动全国红火蚁联合防控行动。体长仅3~6毫米的小小的“红火蚁”,竟然能引发人们的热议,惊动9个部门联合采取行动,开展防控工作。其实,这些不起眼的小东西,实为全球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

自年在我国广东省吴川市发现第一例入侵红火蚁危害后,截至目前,红火蚁已传播至我国12个省份,个县市区。尤其是近5年来新增红火蚁发生县级行*区个,较年增长了一倍。

红火蚁身体结构和蛰咬人示意图。

原产于南美洲,随全球贸易扩散至多国

作为入侵物种,这种昆虫原产自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包括巴西、巴拉圭与阿根廷等国。在拉丁语中,红火蚁被译为“无敌的蚂蚁”,足见当地人对这一物种的敬畏。红火蚁通体呈红蝎色(也因此而得名),外形与人们常见的蚂蚁相似,长约3毫米到6毫米之间,看起来其貌不扬,似乎并无特别之处。

在上世纪初入侵到了美国南方地区,随即就对美国农业与环境卫生带来严重破坏。至目前,在短短年的时间里,红火蚁已经蔓延到美国的12个州超过1亿亩的土地,每年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红火蚁逐渐向其它国家入侵,本世纪初传播至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等国。过去亚洲地区并没有发生红火蚁的入侵报告,但在年台湾地区开始有红火蚁被医院的案例,紧接着在年,我国广东地区就发现了首例红火蚁入侵事件。

红火蚁的危害有多大?

具体来看,红火蚁的危害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破坏当地生态结构。红火蚁适应性很强,入侵一地后,往往迅速发展为优势种群,不仅将该地其他类型蚂蚁“赶尽杀绝”,而且把蜘蛛等益虫消灭,使得原有生态结构遭到巨大破坏,造成生态严重失衡。

二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红火蚁直接取食作物的种子、果实、幼芽、嫩茎、根茎等,搬运、放牧蚜虫、蚧类等分泌蜜露的害虫,传播植物病虫害。这些直接给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三是威胁人们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红火蚁受到干扰后不仅不会四散逃生,而且会产生极强的群体攻击性,通过蜇咬将*液注入受害者皮肤,让容易过敏的人出现脸红、荨麻疹,甚至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呕吐、头晕和休克等症状,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

四是威胁公共安全。由于红火蚁常常入侵户外与居家附近的电器设备,如电表、电话总机箱、交通号志机箱等,可能造成电线短路或设施故障,进而可能引发公共安全事故。

红火蚁巢穴形成的蚁丘。

红火蚁繁殖能力惊人,防控难度大

九个部门联合发出阻截防控通知、全国范围内启动联合防控,红火蚁在中国受到如此高规格“待遇”表明,这种昆虫不仅有很大危害性,而且颇具防控难度。

首先,红火蚁繁殖速度十分惊人,增加了灭杀的难度。在红火蚁群体中,蚁后是专门负责产卵、繁衍后代的关键角色,有些红火蚁巢中会有数只甚至数十只蚁后,每个蚁后每日可以产卵粒到粒,红火蚁数量短时间就可以大量增加,导致蚁群规模极其庞大,有些蚁巢可能有多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只红火蚁。

想要在某个区域内实现种群扩散,对于红火蚁群来说十分简单,因为它们可以水陆空并举,这样的增殖扩散态势,也就轻易达成了“攻城略地”的效果了。值得注意的是,水流不仅不能达到消灭红火蚁的效果,而且还有助于其实现跨距离迁移。有些红火蚁将其蚁巢筑在河堤或者低洼处,随着洪水到来,蚁巢虽然会被淹没,但是蚁群抱团形成“蚁伐”随水漂流,遇到合适的建巢地点,就设法上岸建巢,在新的地方生活下来。

采取综合防控遏制红火蚁的传播势头

应急灭杀是防控红火蚁的重要方面。据悉,我国对红火蚁防治主要是采用传统的药剂杀灭方式。农业农村部指出,目前我国已集成了适宜于不同环境条件、不同发生程度的红火蚁综合防控技术模式,登记用于防治红火蚁的农药有效成分有8种,农药制剂达40种。红火蚁防控技术措施逐步完善,防控机制初步建立,红火蚁的扩散蔓延得到一定遏制,大部分发生区发生程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目前已经进入夏季,是红火蚁最活跃的时期,也是防控红火蚁的关键时期,只有大家携起手来,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才能有力地遏制红火蚁的传播势头,甚至消灭掉红火蚁,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屏障。

除了红火蚁,这些都是重大危害入侵物种!

年初,我国公布了首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共16种外来入侵物种,分别为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莲(水葫芦)、假高粱、蔗扁蛾、湿地松粉蚧、强大小蠹、美国白蛾、非洲大蜗牛、福寿螺和牛蛙。

年到年,我国第二次全国性外来入侵物种调查显示,共有种外来入侵物种。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已发现多种外来入侵物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