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极其久远,单从现有史料可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对香料植物有了广泛的利用。
多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
除此之外,人们对香木香草歌之咏之,托之寓之。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
不难看出,香在古代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占据相当高的品位。从苏轼、曾巩、*庭坚、朱熹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就可以看出。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密切而微妙的关系。
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也有很多关于薰香与香料的描写。
香附子,“煎汤浴风疹,可治风寒风湿”;“乳香、安息香、樟木并烧烟薰之,可治卒厥”;“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
不仅如此,《本草纲目》还记载了制作线香的技术。
用白芷、甘松、独活、丁香、藿香、角茴香、大*、*芩、柏木等为香末,加入榆皮面作糊和剂,可以做香“成条如线”。
不难看出,香在古代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而且占据相当高的品位。从苏轼、曾巩、*庭坚、朱熹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就可以看出。文人与香有着不解之缘,中国文化与香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几千年来的悠悠岁月中,屡屡馨香润物细无声般的滋润着历代文人的心灵,见证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