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信息与分布1.1.
刀豆,亦被称为挟剑豆、刀豆子、大刀豆、刀鞘豆以及大戈豆。这些别名反映了刀豆广泛的使用历史。
1..
刀豆是一种一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其茎部光滑无毛。它拥有三出复叶,其中顶生的小叶片呈阔卵形,先端部分急尖或渐尖,基部则呈阔楔形。侧生小叶形态偏斜,基部为圆形,而托叶则较小。总状花序腋生,花朵较为稀疏,并带有短梗。花萼呈钟状,二唇形,上唇的裂片较大且长,下唇的裂片则较小且不明显。花冠的颜色为淡红色或淡紫色,形状似蝶形,其中旗瓣为圆形,翼瓣较短,与龙骨瓣几乎等长,而龙骨瓣则呈现弯曲状。该植物拥有10个雄蕊,它们联合成为一个单体。子房具有短柄。荚果较大且扁平,表面覆盖着伏生短细毛,边缘隆起,先端则弯曲成钩状,内部包含10至14粒种子。种子本身为红色或粉红色,呈现扁平且光滑的状态。刀豆作为一年生藤本植物,其形态特征独特,辨识度高。
1..
刀豆主要栽培在气候温暖的地带,其主产地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刀豆多栽培于温暖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及西南部省份。
.采收与用途.1.
刀豆的采收工作通常在秋季果实成熟时进行。此时,可以将果实晒干,然后剥取其中的种子;或者先剥取种子,再进行晒干处理。剑豆的采收在秋季进行,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
..
刀豆的种子呈扁卵形或扁肾形,尺寸约为至.5厘米长,1至厘米宽,0.5至1.5厘米厚。其表面颜色多变,有淡红色、红紫色或黄褐色,偶尔也可见类白色或紫黑色,并带有一定的光泽,表面略显皱缩。种子的边缘有一个明显的灰黑色种脐,俗称“黑眉”,其长度约占种子的/4,宽度约为毫米。种脐上还残留着类白色的膜片状珠柄,近种脐的一端则有一个凹点状的珠孔。另一端则有一个深色的合点,合点与种子脐之间隆起了一条种脊。刀豆种子的质地坚硬,难以破碎。种子外皮为革质,内表面呈现棕绿色,光滑平整。子叶呈黄白色,而胚根则位于珠孔一端,偏向一侧生长。闻之气味轻微,品尝时则带有淡淡的豆腥气。刀豆种子的外观及内部结构具备特定的鉴定特征。
..
刀豆的种子性温,味道甘甜,主要归入胃经和肾经。它具有温中、下气、止呕的功效,属于温里药物范畴。刀豆性温,味甘,主要影响消化系统。
.4.
在临床应用上,刀豆种子通常用量为4.5至9克,采用煎服方式,或烧存性后研末服用。它常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引起的呃逆、呕吐,以及肾虚导致的腰腿酸痛无力等症状。刀豆被用于治疗各种消化系统和肾虚导致的疾病症状。
.深入研究与成分.1.
刀豆中含有的刀豆球蛋白,是一种植物凝血素,它具有显著的促有丝分裂作用,能有效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反应,并选择性激活抑制性T细胞。此外,刀豆毒素还展现出脂氧酶激活的特性。研究表明刀豆中含有的成分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
本品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凝集素、氨丙基、氨丁基刀豆四胺、刀豆球蛋白A、刀豆氨酸、羽扇豆醇以及没食子酸等。刀豆中包含多种植物特有成分,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4.使用建议与其他应用4.1.
胃热盛者应谨慎服用本品。刀豆不适合胃热盛的人群使用。
4..
①扭伤腰痛的治疗:取刀豆15克,与泽兰、苦楝子各1克一同煎煮,服用即可。(源自《安徽中草药》)②百日咳的治疗:将10粒打碎的刀豆与克甘草一同煎煮,加入适量冰糖和一杯半水,煎至一杯后去渣,一次性服用。(源自《江西中医药》年第三期)③鼻窦炎的治疗:取老刀豆焙干后研成细末,每次服用6克,早晚各一次,用黄酒冲服。(源自《安徽中草药》)④久痢的治疗:将刀豆蒸熟后,蘸砂糖食用即可。(源自《本草用法研究》)⑤冷呃的治疗:取适量刀豆子,炙烤至存性后,用酒送服克。(源自《兰台轨范》)。刀豆在传统中医中常与其他中药材组合使用,以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