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邂逅青片非遗携手文旅助推乡村振兴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吃什么药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40805/4440900.html

「本文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消息(刘佳慧记者杨宗友摄影报道)秋日的暖阳下,羌寨里传出阵阵欢声笑语,正值羌历新年,“杀年猪”的场景随处可见。妇女们围坐一起话家常、切猪肉,男人们则负责宰杀、清洗。中午几十人围坐在院坝里喝酒吃肉,一派热闹的新年景象。

杀年猪

“羌人、羌寨、羌俗”,作为北川羌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最好、生态环境系统最完整、传统传承谱系最清晰的乡镇。近日,记者带着一丝神秘的向往,走进羌山解码青片乡如何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环境优势,让古老悠久的羌民族非遗文化携手文旅助推乡村振兴?

羌音流淌传承保护非遗文化

作为羌民族代表性乐器之一,口弦生动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劳动场景、喜气场面、内心世界及青年男女的爱慕之情。其音如高山流水,清雅袅袅、余音不绝。

“小小竹片中间空,麻绳扯奏响叮咚,房前屋后碉楼上,花前月夕起春风。”起初口弦是羌族青年男女恋爱时,男青年送给女方的信物。后来,羌族妇女慢慢掌握了口弦弹奏技巧,这一乐器也就广泛传播开来。

年,口弦音乐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在青片乡上五村,有这样一位老人,与她的口弦已度过了七十余个春秋。她就是省级口弦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泽兰。

从七八岁开始学习口弦,到现年已经78岁高龄,王泽兰产生兴趣的来由源于母亲。“当时看到妈妈把口弦吹响了就很有兴趣,非常好奇,后来就在耳濡目染之下自己慢慢就会吹并且制作了。除读书学习以外其余的时间基本都是做这个。”谈到与口弦相伴的这么多年,王泽兰老人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口弦非遗传承人王泽兰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本民族的东西更不能丢。一定要好好发扬自己的文化,把它传承下去……”谈及口弦传承,王泽兰老人有感而发。现在的年轻一辈对口弦有兴趣的很多,但愿意坚持下去学习的少之又少,但只要有人愿意学,自己就倾尽全力去教,不让口弦“后继无人”。

同样位列非遗文化的“打岔”也是羌家人特色的娱乐项目。“正月的龙灯和狮子,二月春风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栽秧子……”交谈间,“打岔”非遗传承人梁元斌现场给记者来了一段。

作为羌族地区特有的一种非遗文化,打岔的创作内容广泛,灵活多变,以一种说唱结合的方式,让传播内容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传唱度极高,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有着30多年“打岔”经验的梁元斌在创新内容上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打岔”非遗传承人梁元斌

为了让*和国家重大方针*策、重要会议精神家喻户晓,梁元斌将这些素材编排到“打岔”中,用这种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羌家人易于理解和接受。“我用咱们羌族本土化的方式,让大家把国家*策、精神这些听起来更入耳,入心入脑,更让大家容易接受。这么多年我不断丰富它的内容,其实也是想不断的把‘打岔’这种地方文化更深的传承、推广下去。”

不止是个人在非遗传承这方面作出努力,近年来,青片乡也深刻认识到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立足青片羌民族传统文化人文底蕴,通过多种方式对非遗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对辖区内各类非遗进行普查及传承性保护,并建立长效化的培训传承教育体系,增强对传承人传承活动的支持力度,形成了在“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弘扬”的理念,因势利导强化文化对经济发展、乡村治理、乡风文明中的沁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羌情乐园培育壮大品牌效应

穿梭于羌寨院落,沿途是群山层峦起伏,伴着偶有袭来的羌笛口弦之音,远处的吊脚楼飘出阵阵炊烟,热情奔放的羌家人喝着咂酒、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沙朗......走进上五村西窝羌寨,一股醉人的羌情便扑面而来。

喝咂酒

“整个北川羌文化它的源头其实就是在我们村的西窝羌寨。游客来到这儿,那我们就一定要让他体验到最原滋原味的羌文化。”上五村*支部书记王官煜说,上五村是北川县最远的羌民聚居地,由于地势偏远,受外界文化影响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繁衍和劳动生活中,保持了羌族原始的民族文化传统,具有粗狂、古朴、淳厚、原始的民族风情,是羌文化及风俗习惯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年,上五村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年,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我们村通过建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对辖区农家乐等接待设施的接待能力进行整合,优化服务模式,让农户在参与中获取更大收益,让村域旅游品牌效应不断增强。并组织非遗传承人,整合表演模式,编排、创新展演节目,以展演串起传统,以参演获得收益,进而丰富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将特色逐渐培育成口碑,打造为品牌。”王官煜介绍到。

据了解,在上五村文旅融合发展鼎盛时期,全村一年旅游收入就已达到万元以上。当地老百姓人均一年最少都有七八万的收入。然而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始,对当地旅游业冲击强烈,加上去年青片乡遭受洪灾,更是雪上加霜。“我们村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基础设施建设,而且还有几个项目马上要落地,落地之后,等路通了,疫情也结束了,老百姓又会迎来一个新的春天。”谈及未来,王官煜充满希望又信心满满。

与上五村重点发展文旅不同的是,青片乡正河村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发展之路。依托丰富的森林景观资源及文化资源,将森林生态旅游与羌族文化有机融合,着力打造“生态北川、康养胜地”森林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并因地制宜开发出凌冰岩峡谷穿越游、高山清溪漂流、羌寨康养等特色生态文化产品,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大村。

正河村生态旅游景区

据了解,在生态旅游发展路上,正河村由上世纪的以砍树伐木逐渐转变成现在的生态避暑文化旅游,通过项目补助和义务投工投劳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成小寨子沟正河景区,全村年旅游收入突破万元大关,每年仅分配村民租金、工资就达多万元,入选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老百姓不用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还能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并且赚得也不少,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正河村*支部书记何飞说道。“我们还有一年的时间,等路修好了,基础设施恢复了,疫情过去了,我们就能打开门迎接游客,让老百姓高高兴兴地在家门口继续赚钱。”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近年来,青片乡积极整合各方面积极因素,合力打响擦亮“青片旅游”金字招牌。在上五村西窝羌寨,在传统村落保护前提下做好供电、供水、污水治理整治,提升居住环境品味;在正河村,对全村民宿进行统一打造,对百余名服务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形成服务标准统一、服务项目多样的文化供给形式;在安棉村,注重将优势、特色农产品发掘文化内涵,参与县美食节夺取优异成绩。

情歌节

与此同时,青片乡还积极丰富传统节日活动、民俗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参与模式更加多元、附加收益不断提升,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获得收益,传统文化也在收益中得到弘扬。通过常态化举办情歌节、沙朗节、舞龙巡寨、转山会等具有民俗特色的活动,不断壮大品牌效应,提升影响力,逐步形成了青片旅游的亮点与特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