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加快推进云南从林草资源大省向林草产业强省迈进,云南省*府办公厅制定印发《云南省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年,力争云南省林草产业总产值在年基础上实现翻番、突破亿元,林草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年的60:25:15优化为25:48:27。云南省林草产业市场主体达6.6万户以上,实现龙头企业县级全覆盖,建成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5个以上,提升产业集群和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充分发挥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构建现代林草产业体系。
加快迈向林草产业强省步伐
《方案》明确,按照分类施策、差异化发展原则,分7个区域开展林草产业布局。滇中重点发展木竹加工产业,滇东、滇东北重点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滇东南重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滇西重点发展核桃产业,滇西南重点发展核桃、林下经济、木竹加工和林浆纸一体化产业,滇西北重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
根据《方案》,云南省将深入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推动城镇、道路、九大高原湖泊、景区等重点区域森林扩面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保障性苗圃体系,依托市场大力发展观赏苗木产业,提升优质种苗保障能力。强化松材线虫病防治,加大紫茎泽兰、沙漠蝗等入侵物种的监测治理力度。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优化林火阻隔系统布局,提高森林抵抗自然灾害能力。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高质量建设亚洲象、香格里拉、高黎贡山、哀牢山—无量山等国家公园,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面提升重要生态区域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根据各地森林草原资源状况和种养传统,以县为单位制定林草产业发展负面清单,合理确定适宜发展的林草产业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
《方案》提出,完善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林农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农积极参与林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林农尽可能多地分享全产业链发展收益。加快发展*策性林草产业保险,支持企业增加商业收储,保持核桃等林草产品价格合理稳定。同时,积极发挥省级国有农林重点企业作用,在核桃托底收储、精深加工、国内外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领头雁”作用。到年,全省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万亩,产业总产值达亿元。
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要达万亩
发挥云南气候、地域优势,优化澳洲坚果、油茶、油橄榄、花椒、笋用竹、板栗等特色经济林主产区、重点县和产业带布局。《方案》提出了要多渠道拓展用地空间,支持利用低效茶园、低效人工商品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各类适宜的非耕地国土资源改培经济林,扩大特色经济林种植规模。按照良种栽培、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的要求,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结合,到年,建成万亩澳洲坚果高产示范基地、万亩油茶高产示范基地、万亩花椒高产示范基地、万亩笋用竹高产示范基地,带动全省特色经济林建设。加快完善特色经济林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到年,全省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万亩,产业总产值达亿元。
推动木竹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大力培育珍贵用材林、速生丰产林、大径级用材林和混交林。加强优良竹种定向选育,将退化竹林修复更新纳入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做大竹材建材产业规模,加强竹材展平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木竹加工绿色低碳转型,推广适用的干燥、清洁、智能生产技术,提升人造板产能和环保性能。到年,全省培育人工用材林总面积达万亩,全省木竹加工产业总产值突破亿元。
建设万亩野生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
在保障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花、林下种植养殖等多种森林复合经营模式。积极推进中药材林下种植基地县建设,推动三七、天麻、重楼、茯苓、石斛、草果等道地优势药材林下仿原生境种植。到年,建成50个道地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个规范化种植养殖基地、个良种中药材保障性苗圃基地,全省林下道地中药材标准化基地达万亩。
加快松茸、牛肝菌、松露、鸡油菌、干巴菌、鸡枞、青头菌、红菇、奶浆菌等高原特色野生食用菌的保育及供应基地县建设,并配套建设规模适度的分拣、冷库、烘干、包装等设施。在野生食用菌基地县选择产量较大的适宜林地,采取种质资源封育、人工促繁、包山养菌等方式开展管护育菌,到年,建成万亩野生食用菌仿生栽培示范基地。
积极推动野生食用菌鲜品运输“绿色通道”*策实施,降低野生食用菌鲜品运输成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家畜、家禽、林蜂等养殖,将林下养殖和林下饲草种植统筹纳入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和绿色循环发展体系,拓展畜牧业发展空间。到年,全省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达0万亩以上,林下经济产业总产值达亿元。
此外,结合美丽县城、特色小镇、森林乡村、小微湿地等建设,挖掘木本粮油、森林药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的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到年,全省生态旅游与森林康养产业产值达亿元。
原标题:《切实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转换通道,云南划分7个区域布局林草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