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不仅国与国之间的成员交流更加密切,各种动植物也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流通。人们通常将那些从别国传入自己国家的物种称为外来物种,由于生态环境的不同,外来物种为了生存往往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以至于和原产地的同属性物种有所区别。
有些引进的外来物种可以增加本地的经济收益,例如我国引进的番茄、玉米和土豆等,而有些物种不仅不能给当地人带来经济效益,反而会破坏生态坏境,造成经济损失,例如有毒的紫茎泽兰、排斥其他植物的豚草等等。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的入侵物种已经有种,其中全球公布的最具威胁的一百种外来物种,我国就占据了一半。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国人基数较大并且一直以来都有“吃货”之称,只要是无毒无害且食用后没有副作用的外侵物种,都被国人加工后进入了肚子里。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小龙虾和牛蛙。这也就有了为何重达百斤的美国“鱼王”来到中国后却只能长得像巴掌般大。
这种来自美国的“鱼王”,学名叫做大口黑鲈,是太阳鱼科和黑鲈属性的一种鱼类。通常它的身体呈现出纺锤的形状,鱼身的侧面偏扁,但是鱼背上的肉却比较丰满。对于成熟的大口黑鲈,其背部是灰色的,腹部是灰白色的,然后从嘴巴处开始到尾巴的基部有许多带状的黑斑。
大口黑鲈的原产地是加拿大和美国,它们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温暖的湖泊或者池塘,具有非常强烈的领域行为,会主动攻击侵入它们领地的其他鱼类,并且和婴儿般一样大的嘴巴一次性可以吞食许多鱼类。于是,老外们就会养殖大口黑鲈来捕抓其他鱼类。
如今,我国也开始大量养殖大口黑鲈,由于它的适应能力强,繁殖快,就有非常多的鲈鱼跑到了野外,分布在整个长江地区。让人奇怪的是,长江地区的大口黑鲈和美国原产地的大口黑鲈却有着很大的区别。美国的大口黑鲈重量可以高达一百斤,就像一头“猪”一样,而我国长江流域的大口黑鲈却变成了迷你版,大多只有两三斤。
这背后有何原因呢?总的来说,还是因为我国的“吃货们”太多了。大口黑鲈的肉质鲜美,相信很多吃过清蒸鲈鱼的小伙伴都知道,口感极佳。于是,人们为了一饱口福便开始大量捕捞大口黑鲈,就算有些大口黑鲈“躲过了初一,也躲不过十五”,还有一大批垂钓者等着它们。如此以来,大口黑鲈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时间长大。
再加上长江流域存在大口黑鲈的天敌,产量自然不如它的原产地。对此,你有何看法呢?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