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初唐少年才子。大家百读不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均出自他之手。他六岁能写文章,十六岁应试及第后,开始当官,可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同僚的孤立、打压。下面的这首五言律诗,就是这位唐代“神童”诗人,在遭排挤后,写下一首唐诗表明心迹。
《郊兴》
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
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
雨后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
诗人在第二次被排挤出官场后,郁结于心中的愤懑难以排解,只能写诗抒发幽愤,表明心迹。“心迹”即内心真实的想法。那么,诗人的想法是什么?是在困境中坚持奋进,还是效仿陶渊明,做一个“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而想知道诗人的抉择,就应细细品味这首古诗。
一个不知道生物相关知识的人,肯定不能理解什么是dna(基因)。同理,对上面的古诗,没有透彻理解,那么,它的诗题《郊兴》也同样难以理解,而诗歌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诗题的别称为《春郊兴后》,知道了它的别称,诗题就很好解读了,应该是春游后的所见所感。
大好春光,诗人却在荒芜、无人的园子里,独自饮酒,赋诗。这就是首联“空园歌独酌,春日赋闲居”,其中,“赋闲居”化用古代第一美男潘安的《闲居赋》,潘安即潘岳,《晋书潘岳传》记载:“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诗人的化用,意在说明自身处境,仕途不畅达。
颔联、颈联写郊野所见的景色。“泽兰侵小径,河柳覆长渠”,泽兰侵占了小径,河柳覆盖了长长的沟渠。小径、长渠被草木占据,一派荒芜。而景色的荒芜,实则表达了诗人此时心绪烦乱。“雨后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非常写实,诗句准确描写了雨后的景色,花被雨打湿了,树叶被风打落,导致树影稀疏。诗句中的“湿”字,为诗篇的关键字,即写出雨后花朵的状态,又体现出诗人此时的心情状态,像被雨打后花,糟糕透了。
尾联“山人不惜醉,唯畏绿尊虚”,山人不怕醉,就怕酒杯空,诗句中的“山人”是指隐居在山中的人,二字体现出诗人隐居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