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兰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估停在麦城的K12在线教育
TUhjnbcbe - 2024/12/23 16:57:00

电影《千与千寻》里面有这样一句话:”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对于中国绝大部分青少年来说,这句话应该是“人生的前18年就是一列开往高考的列车”,自从上了这趟车,沿途的风景已然无关,偶尔能得空朝窗外瞅上一眼便已心满意足。

无论是“士农工商”的层级划分,还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至理名言,历时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我们国人脑中所深种的观念就是,读好书,上好学才是正道。这些观点以今人的视角去看,未免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了学历、有了知识积累,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高考是大众实现“凭实力说话”进而阶层变更的最公平路径,也是国家与企业取士最公平、最高效的方法,所以才有百年大计的说法。可是久而久之,国家与民众越来感觉到教育加身的累乏与经济负担的持续加重,尤其是这趟车上出现了另外一个“售票员”——教培机构。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即便是贷几万款也得给孩子报班补习。”去年学霸君暴雷后一位家长在维权群中说道。《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报告》显示,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规模将达亿人民币,增速高达20.2%,其中K12在线教育用户行业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23.2%,K12在线在线教育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成为资本与企业的逐利场,从新东方教育到高途集团、好未来,再到火花思维、大力教育,K12在线教育在增长与暴雷中走到。

数据来源:《中国K12在线教育行业报告》

是K12在线教育的分水岭。7月23日,“双减”文件流传于网络。24日,《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包括K12在线教育在内的教育市场一夜“绿”头,其中新东方当日股价首日大跌40%,三日股价累计下跌70%、好未来下跌70.76%、高途下跌63.26%。同时去年还在扩军备战的高途集团、好未来纷纷宣布裁员,在线教育行业凛冬已至。

套用一个调侃的说法就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

K12在线教育失格

K12在线教育行业与其说遭遇政策黑天鹅,到还不如说是失格后的必然结果。

“乱”是K12在线教育最大的原罪。一方面是教学乱,无论是点击相应教学机构网站还是在电梯、楼宇、地铁广告,均能看到相应名师的宣传,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名师一人扮演语文、数学、英语多个专家角色。前好未来员工泽兰(化名)表示:“分公司八九成学历都只有本科,分配的导师、班主任其实很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像班主任这种岗位没有教师资格证也可以。”泽兰的话术在K12在线教育企业们财报中显示的淋漓尽致,例如好未来包含名师薪资、教学中心建设在内的营收成本仅占总成本的四成不到,而其单营销成本便高达三成。

另一方面是行业乱。曾在某一线K12教育机构做广告投放的金樱子(化名)深有体会:“在网上看到竞品投放了一个广告,我们就必须得投两个广告;看到对方推出19.9元的试听课,我们马上会让产品在一天内搞出9.9元的试听课并连夜向全网推广,烧钱、打价格战、夸大宣传早已是行业的共识。”据悉,市场监管总局年以来已多次对猿辅导、作业帮等K12在线教育企业做出顶格处罚。

而由乱带来的痛则是这场寒冬来临的引子,唯有切肤之痛,才会引致雷霆手段,当教育这项国民事业演变为一项产业,其性质的变化已不得不迅速遏止。

所谓切肤之痛,覆盖于校方、学生与家长三个群体,其中尤以学生与家长为甚,具体表现有二。

其一,对于学生而言。高考(以及大部分地区的重点初中、重点高中所对应的小升初与中考)始终面临独木桥的形势,为了争取那一点点的领先可能性,整个K12群体都处在囚徒博弈中。繁多的课后作业、上不完的各学科培训班、微乎其微的自由时间都即刻衍生于那可怜的“这样才可能上个好大学”的愿景中。中小学期间的厌学、上了大学之后的放纵,很难说不是这些压力的反噬结果。

其二,家长的经济压力。据前程无忧年发布的《国内家庭子女教育投入调查》数据显示,家庭子女教育年支出消费额度已经主要集中在-元和-36,元两个范围内,占比分别为22.4%和21.7%。38.8%家庭每年为子女教育花费2-3成收入,其次为22.9%的受访家庭占1-2成。

这些数字已经可以看出不易,更何况绝大部分家长身上还需背负房贷与医疗的花费。经济学中有个指标有一个指标叫恩格尔系数,用来表示居民家庭中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反映富裕程度。比照这个系数,如果设定一个“教医房系数”,统计每个家庭年度花费于孩子教育、家庭医疗以及房贷/房租支出在家庭年收入中的占比,这个系数将触目惊心,像照妖镜一样照出每个家庭的困顿。关于这点,可以从房贷收入比这一可查数据中窥见一斑。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我国居民的房贷收入比已从年末的22.6%增至年末的60.5%。即使近两三年中这个比例没什么上升,也能看出,留给中国家长的金钱“可操作空间”真的不多了。

说回“教育产业”的问题,核心的产业逻辑在于贩卖希望的生意最赚钱:

消除病痛,让你可以再次活蹦乱跳;

养颜美容,让你可以青春永驻;

治企圣手,让你分分钟上交所敲钟;

提优补差,让你一只脚跨进双一流…

老中青全覆盖,总有你对应的一款希望回荡在你每一个不眠的夜晚,如果迫于经济压力,非要在这几个希望中进行排序,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把钱花在孩子身上,因为孩子又是整个家庭未来的希望。这又不可谓不是“清醒的无奈”。

放眼全球,不光是我国有这样的情况,海外也比比皆是。

海外对校外培训有一个说法,叫做影子教育,而此前见到“影子”这个词的时候,还是影子银行。

金融需要秩序,社会需要秩序,教育也需要秩序。

遥看当年整顿影子银行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同样也是雷霆手段,只是影子银行毕竟只是圈内的动作,普通大众的直观感受不强,不如教育与大众的联系紧密,但道理大同小异。早些时候,新华网曾提到,不能让校外培训再造一个教育体系,简而言之,在这趟车上,可以卖瓜子花生啤酒饮料,但是,卖票不行。

法律与政策的制定都是基于社会现实而行,我们也无法断定这就是教育制度的终章,多年前,陈竺曾经有过这么一句话,医改不是战争,因为战争总有结束的一天。教育与医疗有类似的点,不光是因为都有很广的覆盖面,都有明显的分层,优质的资源总是特别得少。更为关键的是,都试过后才能知道结果的事情,试错成本很高。

—2—

重估K12在线教育

行文至此,我想聊一些有关财经与投资的点——重估K12在线教育。

面对这样的市场形势,这个底能不能抄。对不起,这句话有毛病,如果是底,当然能抄。正确的问法是,这个时候是底吗?对比之前茅台的经历,是否目前的教育行业也是处在一个困境反转的前奏?

想要回答上面的问题,首先需要简要梳理一下,假设国家没有“双减”这只黑天鹅,单从商业价值来说K12在线教育行业以及上市教育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

有了互联网以来,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以来,教育培训行业的模式便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其模式从单个老师小范围单学科培训到集团化在线跨区域直播录播多种学科均可培训的全覆盖,而这也就意味着整个行业是完全面向1.6亿K12群体放开,如此庞大的受众基数,想象空间非常可观。

而且,在群体内卷的环境下,课外辅导的需求几乎等同于刚需,这也正是目前家长们咬牙苦撑的原因。强需求叠加强付费意愿,又是先收钱后服务,绝对是一项好生意。传导至资本市场,几万亿的市场规模,配合各家培训机构所强调的竞争优势,一个稍微理想的市占率所对应的收入,收入所对应的估值也绝非完全不可能,譬如新东方教育赴港二次上市市值最高逼近2亿港元,而好未来、高途集团最高市值也高达百亿美元。

所以,中肯地说,如果不存在政策影响,这个行业的投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回到问题本身,当下的教育行业是否处于困境反转的前奏,显然并不是,理由简列如下:

一、之前茅台的逻辑是,你产你的,我只规定什么人不能喝,什么场景不要喝。政策刚出的当年茅台收入锐减,但是其未销售出去的存货在保值率上仍然非常坚挺,随着不受约束可以喝茅台的人逐渐增多,那么存货转化为收入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的问题是,对不起,你别产了,也不让卖了,这是釜底抽薪的瓦解。

二、接连几日的大跌后,目前中概教育股已经小有反弹,但是背后支撑原有市值的“售课数量*课程均价=营业收入”的逻辑已经崩塌,此时参与其中,资金与情绪的博弈成分更大,而非基于价值的时间换空间。

写在最后,上帝预先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K12在线教育从踏上疯狂扩张之路便注定了它会在麦城停留,不过在线教育这辆永不停歇的列车如何脱困,未来会驶向何方我们仍未可知。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估停在麦城的K12在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