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工艺是流行于中国南方的一种工艺。「竹*」是指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竹子内层的内皮,经煮、晒、压平,以制成竹片,因其为浅*色,特称为「竹*」,再用胶粘贴于他种质材的器胎上,以制成器。由于采取竹筒里层的「*」翻转过来的方式称为「翻*」,故而竹*工艺又称翻*或反*工艺。因为这种工艺乃将竹*胶粘于器胎上,也被称为「贴*」,「*」字又常被误作「簧」。竹*器在宫中一般称为「文竹」。
竹*工艺原仅流传于福建上杭地区,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年)高宗第一次南巡时,因采备方物入贡二四,「至于翻*(竹*)器皿,如几榻屏障之属,愈出愈奇,则亦韧自乾隆南巡时也」二五。竹*工艺在乾隆年间出现以后,以其新颖的形式、实用性强的特点受到帝王的喜爱,逐渐在宫中流行开来。竹*工艺常用于小件制品,宫内藏有大量的竹*笔筒、文玩等上乘的工艺品(图一五)(并可参见前述刘岳文)家具中也有使用竹*工艺的。
清乾隆文竹双莲蓬盒
乾隆皇帝更将竹*工艺应用到建筑的内檐装修上:「太监胡世杰传旨:泽兰堂东近间现安文竹隔扇二槽,将不齐全处粘补,着珐琅作补画斑竹色。钦此。」二六
竹*贴雕,是将竹*制成较厚的竹片贴在器物表面,然后磨光,再在上面雕刻纹样。纹饰内容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书法等。雕刻手法以阴文线刻为主,亦有施以薄雕的。倦勤斋在东五间仙楼的上下的群墙部分均用贴*工艺,楼下为贴雕竹*百鹿图,山石松林,百鹿其间,悠游嬉戏,神态各异;楼上是贴雕竹*百鸟图,树丛花间,鸣禽栖上,幽静无人,百啭不穷。群墙用紫檀木、花梨木两种不同色泽的木条拼成万字锦为底,再贴竹*,雕刻山石、树木、花卉等主题,是最基础的竹*表现方式;厚竹雕刻,表现鹿丰满的身体和致密的毛发、鸟儿轻盈的身姿和羽毛的纹理,厚竹采用竹子横切面为装饰表面,质感富有自然趣味,不必多费一刀,即可表现出百鹿、百鸟真实的皮毛(图一六)。
倦勤斋楼下贴雕竹*百鹿群板局部:竹*雕刻与厚竹雕
根据竹材,运以巧思,略施刀凿,天然浑朴。厚竹、竹*的运用,使得画面呈现强烈的立体感,以朴实的竹子表现山水花鸟,更具山林野趣。倦勤斋内还有几处竹*装饰的炕罩、落地罩,群板绦环板炕帮部位以黑漆为地,用竹*雕刻花鸟图案镶贴在漆地上。倦勤斋室内的装修使用贴雕竹*工艺的面积之大实为罕见,极为宝贵。
竹*有竹材的天然质感,色泽光润,类似象牙,典雅大方。贴雕竹*凸出于器物表面,鲜明立体,艺术表现力强。
本文摘选自《紫禁城》年6月刊《居中竹—乾隆皇帝宫室里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