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办法根治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80463.html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猗兰操》
宋人《秋兰绽蕊图页》
纨扇页绢本设色,25.3×25.8cm,故宫博物院藏品
明马守真《潇湘清逸》
立轴设色纸本,77×31cm
出版:《名人花卉集锦》第一集,第十三图,民国二十九年(年)。
说明:上款人“百榖”为王穉登。
中贸圣佳春拍拍品
“兰,香草也。”这是《说文》中的注解。兰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香祖”、“国香”,“芝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子更是尊之为“王者香”。屈原纫兰以为佩,《诗经》、《楚辞》里关于“兰”的诗句随处可见,但是先秦时人们所说的“兰”是泽兰,一种野生的兰草,还有一种香草叫蕙草,也就是佩兰,“幽兰香风远,蕙草流芳根”,人们习惯于将兰蕙并称,一茎一花为兰,一茎数花就是蕙,然而无论兰还是蕙,都是菊科草本植物,与后世的兰花并非同类。
明马守真《潇湘清逸》(局部)
从现代植物学的角度来讲,兰花是兰科兰属植物的统称,附生或地生草木。兰科植物分布广泛,根据地理分布可分为国兰和洋兰,根据其形态亦可划分为地生兰和附生兰。我们通常在花店见到的蝴蝶兰、石斛兰、文馨兰、卡特兰、万代兰等,其实都是洋兰,它们的特点是花朵较大、颜色鲜艳、没有香味,多生长在东南亚等热带地区,其中万代兰还是新加坡的国花。而传统的国兰则是指部分地生兰,春有春兰、夏有蕙兰、秋有建兰、冬有寒兰,四季皆宜。其中春兰是兰花中盆栽历史最悠久的,虽植株矮小,但叶姿优美,花期在二三月间。胡适那盆等了三季都未开花的兰有可能是春兰,至于第二年是否开花就不得而知了。
郑燮《幽崖兰竹》
中贸圣佳25周年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3,,
《越绝书》载,勾践种兰渚山。晋永和九年,王、谢等人上巳修禊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相传就是勾践种兰之地。兰花开时,幽香四溢,无花之时,亦可赏叶。这大概就是兰花与其他花卉最大的不同,即使高傲如梅,艳如桃李,花期未至,人们也不见得有兴致去欣赏枯枝残叶。兰却不同,古人赏兰并不拘泥于花开,兰叶不仅四时常青,其姿更是优雅卓绝,故列为四君子之一。王羲之爱兰,就像陶渊明之爱菊,周敦颐之爱莲,与众不同。有说王羲之书法得悟于兰,他日日察兰叶临风摇曳的各种姿态,将之运用到书写中,下笔如有神助。这兴许只是后人附会,毕竟王羲之并无书或论诗文言及此节。然观其书洒脱飘逸,气脉贯通,用笔变化万端,《兰亭序》全篇二十一个“之”字,无一相同,错落自然,随心所欲,已臻化境,可谓雅到极致,与兰韵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郑燮《幽崖兰竹》(局部)
最初的兰花多野生,幽兰生空谷,不与群芳争艳,后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移入盆中栽培。兰性喜阴,于庭院内生长再适宜不过。文人养兰大抵始于唐盛于宋,唐诗宋词之中更不乏咏兰之作。据说王维在辋川隐居期间,养了许多兰花,如《中书王舍人辋川旧居》诗中描述“几年家绝壑,满径种芳兰。”《广群芳谱》也有记载“王摩诘贮兰蕙用*瓷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王维养兰经验丰富,不仅用瓷斗养兰,还在上面铺满心爱的石子,毕竟王维爱石也是出了名的,兰石为友置入盆中一并欣赏,从此盆栽成为主流。后来者养兰经验逐渐丰富,至宋代出现了《金漳兰谱》、《王氏兰谱》等系统介绍养兰、品兰的专著。
赵孟坚《墨兰图》卷(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品
文人雅士不仅养兰、赏兰、咏兰,更热衷于写兰。对于画家来说,无论他们描摹的对象是梅还是牡丹,用的都是“画”,是“绘”,而一提到兰用的则是“写”,因为这是文人的事。从宋代开始,兰花几乎可以算是文人画中的标配,寥寥数笔,勾勒兰叶,看似简单,但其神韵着实难得,就像书法一样。宋赵孟坚就以擅于写兰著称,故宫博物院现藏《墨兰图》卷当属他的经典之作,画上墨兰二株,兰叶翻卷,参差错落,俯仰伸展,兰花盛开如翩蝶飞舞,婀娜多姿,花叶纷披,各具条理,繁而不冗。运笔柔中带刚,花朵及兰叶均一笔点划,兰叶皆用淡墨,花蕊墨色微浓,变化含蓄,形成墨色对比。土坡用飞白笔轻拂,略加点苔。虽为水墨,但格调高雅,远胜着色。画上有自题诗一首:“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华一两茎。”
郑燮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诗书画世称“三绝”,他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一生只画竹、石、兰,可谓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笔下的兰花,有盆兰,也有峤壁兰、棘刺丛兰,飘逸潇洒,气韵飞动,通过笔锋的变化呈现出兰叶的姿态,灵动而富于法度。他惯用焦墨来体现兰花的柔韧与筋骨,优美而有风采,花瓣则采用淡墨勾画,掩映在兰叶之间,错落有致,而且善于留白,整体构图空灵优美,蔚然成趣。譬如这幅《幽崖兰竹》,淡墨、浓墨、枯墨的交叉运用,炉火纯青,醇厚老辣。“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在他眼中,兰竹石最能体现坚贞不屈的高洁品格,因而题画诗中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